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81

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发布时间:2021-07-15

A.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B.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试卷相关题目

  • 1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故刘邦采取的新举措

    A.废除了郡县制

    B.分封同姓诸侯王

    C.实行察举制

    D.设置了刺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A.宰相专权

    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B.门下省负责审议

    C.三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D.尚书省负责执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贾谊在上汉文帝《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

    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削弱地方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宋代政治以“事任”为中心,由“依事系任”为原则使其多机构和官职分担政务。该原则对宰相带来的重大影响是

    A.徒有虚名

    B.职权明确

    C.禁足军政

    D.权力分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宋太祖说:“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明太祖说:“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造成这一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疆域辽阔,事务繁杂

    B.君权强化,政务繁忙

    C.权臣窥觑,帝王不安

    D.开国之初,百废待兴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

    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

    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