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上殿札子》:“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清代李绿园《歧路灯》:“ 本道言出为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两则材料都强调的是
A.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C.严格执法,治国之本
D.刑一正百,杀一慎万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列地方行政序列属于唐王朝的是 ( )
A.州-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省-道-府-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历代政府关于少数民族管理的各项举措中,不正确的是
A.秦朝在相当于“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同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道”
B.元代的宣政院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C.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D.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我国古代秦朝至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③对边疆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 (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御史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引起北方士人的强烈不满。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了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举公平选拔人才古今同理
B.解决考试和区域公平的矛盾
C.笼络北方士人借以巩固政权
D.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某旅游景点介绍:“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反映的是( )
A.内阁
B.南书房
C.军机处
D.三省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
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