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郡县制
D.主张中央集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对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生产力提高所促使的社会进步
B.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
C.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
D.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化专制的政策
D.腐朽的封建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元朝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
A.宣政院、台湾府
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理藩院、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台湾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