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01

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发布时间:2021-07-14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试卷相关题目

  •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且今虽季世,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对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冯梦龙认为山歌有情真的特色

    B.厚古薄今的观念对文人影响深刻

    C.明朝的士大夫都轻视市民文学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明朝后期的 “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

    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

    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

    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一位学者说:“明初虽然出现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样不朽的小说,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流行。一直要到弘治、正德以后,这两本长篇小说才得到迅速的刊刻流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是嘉靖元年刊刻的,水浒传更是只有嘉靖以后的版本。”这是因为

    A.社会经济繁荣,通俗文学符合一般城镇民众的口味

    B.活字印刷术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制与流通更为方便

    C.通俗文学地位上升,已列入科举考试的范围

    D.政治风气开明,通俗文学的创作不再列为禁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史学家洪业在研究杜甫生平时,根据杜甫41岁以后的诗常常提到妻儿,情深意切,证明杜甫成婚于41岁左右。有的学者据唐代元棋《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考证,杜甫成婚于31岁左右。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具有历史真实性

    B.元棋的研究是第一手史料,其考证应当可信

    C.孤证不立,洪业和元镇的研究都是不足为信

    D.研究历史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仔细考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段话说明了

    A.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B.大唐盛世政治经济的繁荣

    C.盛唐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D.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红楼梦》《十日谈》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吠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的“始作牛耕”的记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