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821

《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上述记载,最能印证历史上的哪一现象或变迁?

发布时间:2021-07-13

A.竹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

C.政府对管理竹子种植的重视

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变化

试卷相关题目

  • 1《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材料反映了宋朝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

    C.土地禁止买卖

    D.国家干预土地的买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以下历史现象,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B.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C.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

    D.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自1972年以来,在甘肃嘉峪关一带魏晋古墓中,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这些墓砖描绘了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狩猎、商贸等内容。这些画像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当时嘉峪关一带

    A.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C.农牧并举和谐发展

    D.不同文明形态共存融合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存留,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可见都江堰能够成功入选是因为

    A.修建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

    B.现在仍然能发挥其防洪灌溉作用

    C.它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D.无坝引水,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据统计,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到1851年英国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已然占据了70一80%的农业经营土地。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2 .07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 .2 % ,截至2012年12月底则达到 2 .7 亿亩。英国圈地运动和当今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A.都以增加农民收人为主要目的

    B.说明现代化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辩证关系

    C.使本国的小农经济都彻底消失

    D.都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加快工业化进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田里不鬻(yù,卖)”的记载。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1819451114111隋(598~618年)943111242唐(618~907年)321132244151812442029471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采用的垄作法,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高田低作,低田高作,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主要耕作方法。这里的“先进”不包括(  )

    A.有利于抗旱保墒

    B.有利于增产肥田

    C.有利于通风透光

    D.有利于排水防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