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801

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发布时间:2021-07-13

A.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B.安史之乱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

C.天然植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D.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全国

试卷相关题目

  • 1有关下图所示耕作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精耕细作农业的表现

    B.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C.可以保苗抗旱,但不利于休养地力

    D.此法叫做垄耕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3年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主题词:“快城市 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A.隋唐时期开始设蜀郡以加强对成都地区的管辖和建设

    B.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

    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

    D.休闲时可以参观成都境内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302554162.9%112247637.1%

    A.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

    B.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11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诗经·小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诗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B.周王建立了直接高效的管理体制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周王已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有人认为,潮汕方言当中,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这可能反映了古代潮汕地区

    A.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纯粹的海洋渔猎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

    C.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

    D.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盖与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

    A.佃农和田主共同拥有土地

    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C.封建官府防土地兼并的措施

    D.封建农庄经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我国古代某位君主亲身示范农耕以示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态度,使用下图所示工具最早的君主是

    A.汉高祖

    B.元世祖

    C.唐太宗

    D.乾隆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上述材料中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D.水利工程的兴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