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761

2010年,中国云南、广西、重庆、四川和贵州五省市,面临特大旱灾,导致逾六千万人受灾。气候异常是主要原因,但也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的不足。下列属于古代在此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发布时间:2021-07-13

A.坎儿井

B.王景治河工程

C.郑国渠

D.都江堰

试卷相关题目

  • 1《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落后性

    B.自足性

    C.脆弱性

    D.封闭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在   

    A.东汉

    B.三国时期

    C.唐代

    D.两宋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 映了 

    A.封建王权的加强

    B.西周政权被推翻

    C.上层建筑发生变化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无置锥之地”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在《荀子》等书中屡次出现,对此 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农民失掉土地的社会现象

    B.主要原因在于新兴地主的土地兼并

    C.与土地私有权的确立直接相关

    D.政府通过禁止民间买卖土地来解决问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受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数量产量收入(白银)稻30亩90石90两桑10亩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125两家禽58头(略)55两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位于今四川成都附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