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运用 ③水利灌溉的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发布时间:2021-07-13
A.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古代中国中原人口曾大量南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政府徭役
C.战争动乱
D.经营不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特点,促使这一生产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改进
B.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描写道: “合肥(今安徽合肥市)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下列城市与合肥的兴起类似的是
A.战国时的邯郸
B.隋代时的大兴城
C.唐代的扬州
D.明代京师北京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 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D.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届世界领先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中国古代人口政策的变革
D.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北宋苏询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井田制经营
B.庄园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41位,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上述数字不能说明
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