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田”。“”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史载:文帝、景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文帝、景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
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D.天灾人祸,又不善经营者被兼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统治者大规模地兴修治河工程的根本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稳定社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我国的原始农业是
A.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而来
B.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C.在家畜饲养业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
D.由东部向西部地区扩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大家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有这样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实质是( )
A.封建自然经济
B.发展家庭手工业
C.耕地织布出售产品
D.重农抑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三国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一个最重要的相同因素是
A.统治者重视
B.北方农民南迁,
C.军事斗争需要
D.自然条件优越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