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由此可见“市舶”的出现
A.缓和了民族危机
B.增加了财政收入
C.加重了人民负担
D.改善了中外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兑换货币的凭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中国最早的纸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
A.“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乾隆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辐辏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
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宋徽宗时期,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 ①宋政府力求扩大税源 ②宋代的商业比较发达 ③“坊市”制已经被打破 ④宋代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已出现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钱乘旦说:“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可见,阻碍中国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 ②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③官办商业强大 ④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北宋东京“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2013·广东六校联考)《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
A.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有助于白银的货币化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令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