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在上海世博园中国国家馆“智慧长河”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投影到100多米长卷上的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馆通过多媒体手法,使《清明上河图》中500多个人物都动起来,让观众通过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场景,领略到一个活的北宋汴梁生活场景。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现在的
A.浙江、山东
B.广东、山东
C.安徽、山西
D.浙江、山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喻世明言》中有这样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达
C.商人有当官的超前理念
D.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的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
B.宋朝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C.唐朝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明清小说中记述了“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的社会风尚,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
B.仍然推行科举制度
C.商业才干是科举选官的首要标准
D.人们对商业有了新的认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意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而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繁荣发展,这是因为 ( )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从商易于致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