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311

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明朝的“鱼鳞图册”

发布时间:2021-07-10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试卷相关题目

  • 1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主要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 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在我国土地所有制从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商鞅变法

    B.公田的大量抛荒

    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铁器农具的出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奴隶制度进一步巩固

    B.井田制的瓦解

    C.国家财税收入增加

    D.自然经济的确立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隋唐在军事上沿用了前朝的府兵制,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其关键在于:

    A.均田制破坏

    B.两税法实行

    C.兵士逃亡的多

    D.府兵的地位不断下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