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 这反映了:①重农思想②节俭思想③当时商业活动比较基本停止④当时商品经济比较落后
发布时间:2021-07-10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转型”的表现是
A.工业文明逐渐确立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据戴逸的《简明清史》记载: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下列各项不属于江浙农村经济变化的原因是
A.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B.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C.大批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
D.当地人口稠密,非农人口增加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下面关于这一政策的评价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B.人为地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也受到限制
C.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
D.与中国国情相吻合,使中国古代农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弈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抑商的必要性
B.小农经济的脆弱
C.海禁政策的恶果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以下措施中能体现作者重农思想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
B.礼不及庶人,刑不及大夫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D.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仪式说明了
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
C.立春乃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关卡),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记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制商业的政策
B.商业繁荣的景象
C.政府赋税的合理摊派
D.市场管理的规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