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201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发布时间:2021-07-09

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

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

试卷相关题目

  • 1唐朝诗人王绩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

    B.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C.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D.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下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一问题(    )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目的是维护土地国有制

    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D.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量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四年,智贾租得常田一亩,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据此可知

    A.均田制已经瓦解

    B.租佃制在全国范围推广

    C.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D.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耕作面积不断扩大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农用动力不断革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及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下列材料不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

    A.《本草纲目》:“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B.《农政全书》:“海上(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

    C.《三言两拍》:“杨佥宪有所红花场庄子,满地种着红花(药材),广衍有一千余亩。”

    D.《红楼梦》:“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