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相关题目
-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该诗句不能反映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农民自由迁徙择业
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D.农民生活自给自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
A.“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
B.“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
C.“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D.“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研究者最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诗经》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
C.“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新唐书·地理志》载中唐以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3项次,南方有71项次,其中江南一道即独占50项次,据考察唐代长江中游地区兴修水利工程项次远不止于此。上述材料表明唐代
A.南方粮食产量超过北方
B.长江中游经济最发达
C.重视江南的水陆交通发展
D.重视南方水利工程建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