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161

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发布时间:2021-07-09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

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

试卷相关题目

  • 1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国家授田

    D.土地私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话最能反映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种地获利更大

    C.自然经济无需商业

    D.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我国古 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水利设施的兴修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推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A.郑国

    B.苏轼

    C.李冰

    D.欧阳修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能准确反映古代区域文明发展状况的有 ①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 ②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③区域文明发展的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 ④区域文明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