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131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人类奉献出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无论是古代的汉唐盛世,抑或是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一不中国史犹如一副中外文化交流的画卷。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发布时间:2021-07-09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试卷相关题目

  • 1《明太祖实录》记载,“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这一记载从实质上反映出明代杭州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拜金主义风气滋生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图是隋唐时期著名城市分布图。对图中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唐朝丝绸之路的起点

    B.②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点

    C.大运河的开通催生了城市③

    D.唐朝政府在④设立市舶使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 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           ②四大发明传播海外 ③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         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

    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                      (  )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纺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手工部门之一。古代丝织业中提花机的完善、定型是在(    )

    A.西周

    B.战国

    C.西汉

    D.隋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 ①资金雄厚    ②分工细密   ③不计成本  ④缺乏竞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白瓷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