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记载“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由此可知
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社会共识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正统地位
D.明清时期商人地位远远高于儒生
试卷相关题目
- 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明英宗时期开始规定,南方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六布政赋税中,一部分米麦实行纳银征收的方式。成、弘年间,白银已是江南地区的通用货币了。明末钱庄已成为独立的经营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理放款。此外,若干小规模兑钱铺和钱米铺在农村相当活跃。上述材料表明
A.货币经济已占据主要地位
B.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C.白银已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国家的税收以货币为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汉朝时
A.政策的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我们从这首唐诗不能看出 ( )
A.商人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B.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风俗画的流行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理学的影响
D.中央集权的加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江南经济的繁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