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期,赋税分为地赋和丁赋,分别征收。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规定民间十六岁至六十岁为丁,按人头缴纳丁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赋平均摊入田赋中,按田亩纳税,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地丁银制度的推行:
发布时间:2021-07-09
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B.抑制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试卷相关题目
-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国古代的早期形成了“无尖不成商,无度不丈夫”的说法,其意为卖粮食时不仅要将量斗装满,还要额外堆出尖顶;卖布匹时必须量出足够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称做商人。但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无奸不成商,无毒不丈夫”。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儒家“义利”观念的传播 ②政府经济政策的价值观导向 ③现实经济结构的长期稳定 ④中国社会道德观的整体滑坡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玉米种植巳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该情况体现了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 “瘠田十母,自耕农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政府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更加严格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探险之路、文化之路,至今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物品不可能出现于汉代丝绸之路的是
A.瓷器
B.火药武器
C.丝绸
D.罗马金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
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原创】仔细观察关于中国古代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的示意图,请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文学艺术的世俗化 ③市民生活丰富 ④市坊制度的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