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古代史—古代中国的经济121

《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 ②出现了市镇经济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发布时间:2021-07-09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卷相关题目

  • 1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表明宋朝商业环境宽松的直接原因是

    A.传统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B.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收入

    C.有识之士倡导“工商皆本”

    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带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下图为北宋时期“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图。最上边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捣药白兔两边的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的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各转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针铺融原料收购、细针制作、销售于一体 ②刘家针铺是私营的制针作坊 ③反映了两宋时期中国手工业生产、销售的新发展 ④北宋手工业产品出现产品商标,有了产品广告 ⑤北宋针铺制作规模大、分工细,使用雇工生产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

    A.3处

    B.4处

    C.5处

    D.6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

    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在我国古代,出现“草市”的时期也是

    A.君权开始分割相权的时期

    B.开始建立官立教育系统的时期

    C.地方行政机构达到最完备的时期

    D.冶炼业中出现“灌钢法”工艺的时期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明朝以前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①多为商业中心                      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有人说“七世纪(中国)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贩运这些物品的主要是

    A.基督徒

    B.佛教徒

    C.遣唐使

    D.粟特人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沿街开铺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李攸《李朝事实录》云:“……益州……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之营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每岁丝蚕米麦将熟时,又印交子一两番,捷如铸钱,收买蓄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交子的印刷及管理比较规范

    B.钞币的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

    C.商品经济发达带来钞币的产生

    D.地方豪商协商并由官府印制钞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所著的《日本文化交流史》记载,明朝时期,日本贡使朝贡中国物品中,日本刀在日本国内每把市价八百至一千文,而明朝给付每把五千文,差价高达五倍。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A.促进了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意义要高于经济价值

    C.有利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

    D.中国对日本商品需求量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