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水路交通比陆路交通更便捷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试卷相关题目
- 1“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的核心反映是( )
A.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B.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C.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D.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地的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引自韩毓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之谜》材料不能说明此时的中国( )
A.商品经济获得了新发展
B.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的能力
C.经济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D.商界积极参与国际商贸活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经营行业之多、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即便在路途中也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的影响有( ) ①便于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历史上的商业经验智慧 ②使徽州人经商形成风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徽商势力的强大,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④增强了其经商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清盐法志》称:“盐商夙号殷富,而两淮尤甲天下。当乾隆盛时,凡有大工大役,靡不输将巨款……加以水旱偏灾,何岁藐有,几无己时,而商力亦告疲矣。”由此可见乾隆时期( )
A.捐输活动对商业资本的摧残较大
B.商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商业活动的发展决定于天灾人祸
D.国家繁盛反而拖累商业经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据统计: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段的中国:
A.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B.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唐代诗人姚合的《庄居野行》中写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声。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反映了当时( )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
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
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晚明时期,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中国贸易顺差。对这一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区
B.贸易结果是贸易各方生产水平、经济实力的体现
C.刺激了中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太湖流域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
D.在近代西方工业化成功以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