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事与愿违;“疱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发布时间:2021-05-11
A.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D.积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试卷相关题目
- 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A.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B.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
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根据玛雅历,一个时长5000多年的轮回在2012年12月21日终结,部分人就此将它解释为玛雅人预测的“世界末日”。对“世界末日”的正确认识是 ①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 ②客观对主体的能动的作用 ③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过敏是让很多人烦恼的事情,但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过敏反应可被机体组织用来防癌。因此如果在被过敏困扰的时候想之可能患癌的风险下降了,也许心情就会变好一些,这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的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④人的心情决定过敏反应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2011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的强烈地震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再次引起人们对地震“预测”的关注,然而现实是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预测的时间段还有相当的时间跨度。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④实践发展推动认识发展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2007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表明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词以境界为上。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全乎自然,所写之境奕必邻于理想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自然物的属性和规律 ③要树立创新意识 ④“造境”是人们对自然物景的想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这是人们一贯的看法。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讯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说:“只有精确,才能避免风险;只有精确,才能确保安全;只有精确,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任务就是,精确、精确、再精确。”“精确”一词说明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发现和创造规律 ③主观要做到与客观相符合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2012年我们见证了许多“最美中国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他们爱岗敬业、舍己救人、知恩图报,身体力行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人们欣赏正能量,因为正能量( )
A.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B.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C.能让人获得向上的动力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我国古代丰富的农学思想对古代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生产者的素质关乎农业发展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D.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