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热点概述】
“是谁偷偷在修路?”前几年,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济南市中区市政局的工作人员。后来一位穿灰色上衣、戴黑色墨镜、骑着自行车、随身携带锤子和铁钳,蹲在路边捣平马路橛子的老人形象开始在网络、报纸和电视台出现。随着记者的挖掘,“补路老人”的身份得以公之于众——山东省纪委的退休干部杨国华。
“哎呦,我的脚崴了。”有一回在小区楼下,一位老人被路面上因拆空调留下的螺丝钉绊倒了。这件事,让杨国华意识到通过“除障补路”来消除安全隐患很有必要。杨国华担心以后还会有人绊倒,当即从家里找来工具砸掉螺丝钉,把路修平。那一天,他开启了自己的“除障补路”事业,此后多年从未停止。
有一次在清除电线杆上残留下的螺丝钉时,因为电线杆的螺丝钉很粗,所以他每天只能清理两三颗,一颗螺丝钉有时需要砸上百下才能砸掉,三四天下来震得他手臂发麻、腰酸背痛,还出现了耳鸣的现象,3个月后耳鸣才慢慢消失。几年来坚持不懈“除障补路”,杨国华共锯刨铁撅子重达300多公斤,整修人行道松动损坏花砖不计其数,为市民行路安全排除了诸多隐患。
用心做好公益,主动出击办好事
杨国华发现很多老人的拐杖,因拄的时间长了,拐杖下端的橡皮套很多都磨坏了,起不到防滑的作用,在大理石地面或瓷砖地面上很容易侧滑,在公共场合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他便自己到市场上采购了一批各种型号拐杖的橡皮套,放在自己包里,在路上发现有老人的拐杖头磨坏了,就上前帮他们免费换上,几年来免费为老人更换拐杖橡皮套50多个。
用情募捐救人,力所能及办好事
“王师傅的女儿病重手术,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谢谢!”2013年11月3日,杨国华所在的小区门口贴出了一张倡议书。原来,杨国华跟宿舍区传达员王师傅聊天时,得知王师傅的女儿患尿毒症4年了,王师傅的老伴儿与女儿配型成功, 但这些年给女儿看病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手术费都是东凑西借的,还没凑齐,一直没做肾移植手术。得知这一情况后,杨国华立马捐款500元。随后他又写了这份倡议书,号召宿舍全体人员给王师傅捐款,短短10天时间,大家就为王师傅捐款5500元,后续又有人单独找到王师傅,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王师傅收到捐款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抓着杨国华的手激动地说:“我就是个看大门的,领导们还这么关心我,我也不会说话,不知道说什么好,谢谢!谢谢了!”后来,还专门找人写了感谢信。
坐公交车时,虽然自己也年近七旬,但每当有老年人上车,他都主动让座;在小区里,他自诩身体好、力气大,看到年纪大的人提着米、油、纯净水等重物,他都主动帮忙送到家门口;下雨天,担心小区蔬菜食品店员工没带伞,他冒雨跑去送雨伞,鞋子里灌满了水……
【模拟命题】
针对退休老人坚持17年“除障补路”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做一件好事容易,经常做好事难,17年如一日做好事更难!杨国华坚持不懈,不计名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一生的榜样。
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正所谓“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杨国华在听到邻居遇到问题时,认真思考积极的为他们解决困难,并且自费义务为大家“除障补路”,免费为老人更换拐杖橡皮套,帮助困难居民募集资金等等事迹,所彰显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更为当前的青年人树立了榜样。做一次好事容易,做多次好事难,17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从不间断更是难上加难,杨国华老人坚持行善且不计名利的品质在浮躁的当今社会无疑是一股清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并学习。
多一些除障,就少一些事故,多一些善意,就多一些芬芳。杨国华老人的善举不惊天、不动地,却是充满爱意和暖意的正能量。然而纵观当下社会,有人为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争执不下甚至大打出手,有人为了一己私利弃他人安危于不顾,有人因为一点点挫折就对生活失去希望,自暴自弃……
杨国华老人的事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新闻上,我们应该让更多人像他学习,让他的事迹不断发酵影响更多的人。一方面,媒体要加大对以杨国华老人事迹为榜样的此类事迹的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人要自发的学习老人的精神品质,并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品质践行到生活和工作中。
责编:雷丽珍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