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今年最受关注的国产电影之一。在反腐的背景下,这个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让人感叹。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在讲到政府系统干部作风问题时,以《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剧情举例,五问“为什么”,指出“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也不可否认,类似电影反映的人和事也不同程度存在。”
王晓东代省长的五问中,“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变成一桩大事”“为什么群众和干部相互之间缺乏信任”等提问让人深思。这让《我不是潘金莲》像是一则社会寓言,其中浅显的道理便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戏中,张嘉译、于和伟、赵立新等一干男明星用出色演技折射出异常丰富的官场光谱,也放大出官员不担当的“蝴蝶效应”——市长、县长、院长都丢了官。电影是“荒诞戏里说现实,笑谈人生辛酸事”,但对心有戚戚然的观众而言,戏里戏外,讽刺又内涵的潜台词已然溢出。
确切地说,《我不是潘金莲》非《官场现形记》的现代版本,毕竟女主角“李雪莲”主张的内容既不合理,程序也不合法,但却表达出一个现实——平民百姓在遇到矛盾、委屈甚至是不公,一旦情绪和理智达到极端,保不齐会像李雪莲那般做出拦车喊冤、进京上访之举。这是封建时代伸冤模式的有样学样,它和现代法治语境完全不符,却并不罕见于见诸报端的媒体上。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官员该如何担当,这样的问题,恐怕功夫确实在电影之外。
诚然,“人情大于一切”的老旧思维,依然是被很多人奉为圭臬。这也导致解决群众问题和矛盾的不确定性。因为法律被很多人忽略掉了。而很多官员并不担当于信息的对称,不细心于问题的病灶切入,更不耐心安抚群众情绪,反而是简单粗暴地“有事到法院去告去”。这样的话道理是没错,却忽略了群众在认知上的不足和情绪上的焦虑,如此一来,容易让群众认为官员是在当“甩手掌柜”,干群矛盾就此产生。
“不担当,半点忠诚也没有”,这句话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事实上,工作好不好干,群众好不好说话,这些都不是官员可以自主选择的。不管碰到的李雪莲、王雪莲还是张雪莲,官员们最终都是要啃硬骨头,都是要亮剑。这也是人民公仆的应有之义。而在问题、矛盾、纠纷的处理过程中,一项政策的正确解读,一句暖人心窝的话语,一片体恤民意的用心,都会让事情往着好的一面发展,消弭“李雪莲”们内心的戾气和愤怒也将成为大概率的事情。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让观众感到“尺度”之大的,是谈到了进京上访的情节。想想看,“李雪莲”们不正是在当地四处碰壁、无处申冤,最终才舍近求远去上访。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不担当、不作为的官员自己造成的不利局面。这里有动力不足的不想为,还有能力不足的不善为,更有担当不足的不敢为。问题明显,抓手何在?“要敢担当、真担当、善担当,做敢为善为有为的好干部”,话语大道至简,却阐明了官员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准则。唯有全心全意履行好“作为”背后的职责,才算读懂了《我不是潘金莲》里的民众期盼,“李雪莲”们才能相忘于江湖。
责编:雷丽珍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