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热点概述】
材料一: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前一个月,互联网上有人出售截止到2014年11月份的130万考生的信息。据了解,卖家出售的数据不仅涉及到考生的姓名、性别,还有手机号码、座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邮编、学校、报考的专业等敏感信息。整个数量大约130万份,卖家的打包价是15000,据调查是多次转卖后的最终价格。而且,已有很多考生反映,接到过卖考题、卖答案、推荐去补习班等骚扰电话。
材料二:
2014年12月25日,一位网友在乌云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包括用户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邮箱等(泄露途径目前未知)》的帖子,并称黑客已获取了12306用户信息并进行传播、买卖,数据涉及12306用户约14万人。此帖发布之后便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
【点评】
从电话、住址、职业到父母姓名、私家车型号、银行存款额等这些个人信息本应属于个人隐私,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个人信息泄露、被人网上公开叫卖已成普遍现象。个人信息泄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是社会诚信困局的折射。
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渠道,又有新的渠道。传统的渠道集中在诸如银行、保险、医疗、教育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的特殊性,能够集中收集到居民的详细个人信息。一旦相关单位保管不当,就会造成大批量泄露。除此之外,近年来由于网络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个人信息泄露的速度更加迅猛。像连接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网络购物、填写网络调查等行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被盗取的重要途径。
个人信息泄露之后,很可能被专门从事信息交易的人员掌握,层层转卖,用作商业推销或者诈骗。日益增多的骚扰短信、诈骗电话令人们苦不堪言,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因此,扎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篱笆”,需要公民个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
首先,公民需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能力。在提供个人信息时要谨慎对待,注意核实信息收集方的身份、收集信息的真正意图,时刻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于一些打着各种旗号的个人信息收集行为更要提高警觉。
其次,对于搜集个人信息居多的行业,如,12306网上购票、订票等部门,要树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责任意识,履行必要的义务,加强自身监管。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危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漏洞和隐患。防止数据被“内鬼”泄露,防止因技术原因被盗取数据。建立并落实责任制,一旦公民信息泄露,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最后,政府亟需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制度。提高泄露公民信息的违法成本,应将发布、转发、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设定为“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刑罚,从根本上遏制侵害个人信息泛滥的怪象。
责编:雷丽珍
上一篇:面试礼仪——主要看气质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