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PACC初试245学姐备考经验(综合)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5-28 19:48:58
(二)管理类综合
管理类综合分为三门:数学,逻辑和写作。数学共25道题(15到单选10道条件充分性判断),总分75分;逻辑共30道选择题,共60分;写作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和论说文(35分),总分65分。跟很多大神相比,我的综合就逊色了很多。由于我是在考试结束大概十天左右后才对的答案,所以也不知道自己数学逻辑到底错了多少个,写作到底得了多少分,自己在预估的时候感觉选择题错得挺多的,估计写作给分还是不错。考数学的时候做前几道题就卡了一次,所以很心慌,这导致逻辑数学都没做好,但是我基本上还是严格按照时间分配来做的,数学60分钟左右,逻辑60分钟左右,写作大概50分钟。这个安排要看自己平时做题的情况,有的人逻辑做得很快,有的人数学做得很快,反正要保证3个小时做完,不要只顾某一门,像今年写作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就很简单,如果你没时间写的话那多亏啊,所以平时模拟的时候就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1.数学
用书:《数学分册》、《数学精点》、《数学高分指南》、《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
联考的数学是初等数学的内容,不涉及高数。但是不要以为考的是初等数学就很简单就一定会会全对啊,其实并非如此,有时候联考数学的技巧你想都想不到。考的内容就是那些,但是总有那么一两道题让你哭笑不得。但是难题毕竟只有那么几道,所以打好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初中高中学的那些东西你还能记住多少,估计都忘得差不多了吧,所以还是得从头再来。
我数学基础也还可以,高中是文科,但是排列组合什么的学得还不错。我用的参考书并不多,但是除了《数学分册》以外,其他三本我都啃了至少两遍以上。现在看来《数学分册》确实是一本可有可无的书,但患有轻度强迫症的我还是买来做了,由于分册比较基础,所以在4月份时候刷刷地就做完了之后就没再翻过那本书了。如果你基础不错的话就不用买分册了,能省点就省点吧,考研的书都死贵死贵的,后面有得让你花钱买书的。我从五月份开始做《数学精点》,精点比分册的难度上了一个档次,但是前面基础部分也还好,后面攻略部分会难一些,第一遍我就是纯粹地看知识点、做题、对答案,做得挺慢的,7月10号才做完第一遍精点,没有做精点后面的模拟套题。7月13号开始啃《数学高分指南》,这本公认为很难的书,但是难是整体上来说比较难,其实里边的一些基础题也还好。高分指南我做得很慢,因为里面不但知识点多,题量也很大,我每天基本上保证大概20页的进度,大概在八月中旬左右做完了高分指南的第一遍。
做完《数学精点》和《数学高分指南》第一遍过后,我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本来打算再结合陈剑的视频把高分指南再啃一遍,但是又觉得看视频太费时了,所以做完高分后就数学就神游了一段时间,可是也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所以又翻看了学长学姐的经验帖,都说读三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三遍,所以我在8月20号左右又开始看《数学精点》的第二遍了,做完第一遍之后第二遍就快得多了,很多简单的题我就不动笔计算了,重点关注那些之前做错的题,那些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大概花了十天左右又看完了精点的第二遍,第二遍过后很多知识点和题型都熟悉了不少,而且之前第一遍不懂的题也搞懂了很多,真是有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感觉。然后9月8号我又开始了高分第二遍,第二遍也没有第一遍那么吃力了,但是仍然花了20天才啃完了第二遍。其实在做完第一遍过后,我自己是很排斥第二遍的,因为觉得都做过了还要做,实在是没有耐心和勇气,但是当你跨出第一步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不仅仅是考研,很多事情也都是这样。
到了十月份的时候,陈剑的《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出来了,火速买了一本开始啃真题,前面英语部分就说到了真题的重要性,但是今年陈剑的真题只有分章节的了,没有套题,所以不能用来自己模拟练习。但是做了两遍数学精点和高分指南后,你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真题你都已经见过了,做着名家详解你会觉得高分那些难题真是变态,做名家详解做得特别快,但我还是每天给自己安排了20页,不多也不少,用了半个月做完了名家详解。陈剑也还是良心老师,名家详解也很不错,不管是知识点还是技巧讲解也还是蛮到位的。做完了第一遍名家详解后,我在网上找了资料打印了数学历年真题的套题,从九几年的开始做,之前年度由于题量和题型不太一样就没有过多地关注,每天做两套,后面几年的基本上都是掐着时间做,每天上午一套,大概花了十来天左右又做完了第二遍真题。十月份数学的重点就是历年真题了。
十月底的时候然后我又开始《数学精点》第三遍了,在第一遍和第二遍的基础上,第三遍很多题都不用看了,但是这一遍我开始整理笔记,把一些好题错题都整理在笔记本上以便查漏补缺,到十一月中旬我把《数学精点》第三遍啃完。然后我又开始啃《数学高分指南》第三遍,这一遍我不再去关注那些严重偏离真题方向的变态难题,更加注重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和题型,但是觉得高分上的错题太多所以也没有整理了。在十二月,我还买了老吕的数学真题,以前没看懂的真题结合老吕的解析看,再整理了一遍名家详解的知识点和错题,也做了一些数学模拟的套题打击自己,比如说陈剑出的幂学八套卷,数学大概就是这样了。往年还有人说做了陈剑的《考前冲刺》,今年等了好久这本书也没出来,后来出了本高教版的《综合能力考前冲刺》,买来一页都没看过。
这样看来,除了《数学分册》以外,我把《数学精点》、《数学高分指南》、《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都啃了三遍,其实做多少遍也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把知识点、题型掌握熟练。联考的时间尤其紧张,所以熟练度很重要。至于那些技巧性很强的题,就看你运气好不好想不想得到了,但是千万要记住一点,不要在一道题上死磕,一定要顾全大局。
2.逻辑
用书:机工的《逻辑精点》、太奇《系统班逻辑讲义》、周建武的600题,周建武的《历年真题分类精解》、鑫全工作室的《逻辑1000题一点通》、赵鑫全的《逻辑历年真题精点》
比起数学,我的逻辑用书明显多了许多,而且我也不是一直跟着一个老师走的,老吕、饶思中、赵鑫全、周建武我都跟着学了,没有偏好哪一个,各取所长,比如说形式逻辑部分我结合着老吕和饶思中老师的学,而论证逻辑则跟着赵鑫全和周建武学。逻辑这个东西还真心不好说啊,有的人没开始复习之前做模拟题就只错两三个,有些人复习了很久还是要错五六个,所以逻辑还是有那么点儿悬乎的,但是也不要怕,我刚接触逻辑做模拟题的时候完全找不到方向,后来复习着复习着也渐渐找到了做题规律。
在正式复习以上逻辑用书之前,我在网上找了老吕的课——《一天学会形式逻辑》,边听边做笔记,初步了解了形式逻辑。四月份一直没有开始复习逻辑,五月份开始看《逻辑精点》,保持每天20页的节奏,刚开始看逻辑精点的时候完全进入不了状态,完全不知所云,但是看了大概十天左右感觉就好起来了,虽然题错得多,但是觉得自己开始入门了。第一遍《逻辑精点》看得比较慢,加上中途大三下期课程的一些考核,所以7月10号我才把《逻辑精点》第一遍看完。都说《逻辑精点》这本书对逻辑入门很有帮助,知识点比较基础,讲解也到位,我也深有同感,所以精点这本书我前后也啃了两遍。看完第一遍《逻辑精点》后我看以前学长学姐的经验帖有提到饶思中老师,所以在网上找了他的逻辑网课,打印了太奇系统班逻辑讲义,7月12号开始看逻辑讲义,也是每天看20页。这本讲义实力推荐,饶老师的形式逻辑确实讲得很不错,一些《逻辑精点》中不懂的题我通过这本讲义也看懂了,而且我发现自己做这本讲义错的题变少了。7月23号看完了第一遍讲义。以上是《逻辑精点》和《太奇逻辑讲义》的第一遍。
在8月4号的时候我又开始看《逻辑精点》第二遍,从头开始看,每天可以看40页,把其中的错题好题都打上了记号,没做笔记,因为逻辑题目太难抄了,做笔记费时又费力。大概在8月20号左右的时候我看完了《逻辑精点》第二遍,收获很多。这期间我还看了饶老师的网课,又巩固了一遍基础知识点和经典题型,饶老师人比较幽默,讲得也很清楚,很喜欢。看完了《逻辑精点》第二遍后又开始看《太奇系统班讲义》第二遍,这一遍就快多了,重点看知识点和以前做错的题,像真假话那种简单的题我就不看了,第二遍用了一周看完,那时候已是八月底了。
从九月份开始,我每天做一套周建武的《600题》,总共20套,九月底做完的。整体来看,《600题》偏简单,可以拿来培养做题的手感,避免生疏,但是我的错误率也不是很稳定,有时候错八个,也有全对的。后来跟研友讨论过一次600题上的错题难题后就没有再看过了。
十月份开始上手逻辑历年真题,我是先看的周建武的《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再用的赵鑫全的《逻辑历年真题精点》(套题)。我之前想的是先用套题训练,再分章节去强化,无奈赵鑫全的这本真题迟迟不出来,所以还是先看了周建武的这本真题,因为想着反正很多真题在《逻辑精点》和《太奇系统班讲义》里边都见过了,套题训练可能也没有太大的参考性。整个十月份都在看周建武的真题,每天看20页(突然发现自己很多计划都是每天20页),有了前面的基础后这时候做形式逻辑部分基本上不会错了,而且发现周的形式逻辑讲得也不是很清楚,反正我是按照老吕和饶思中的方法来做形式逻辑的。论证逻辑部分,有些题周老师讲得还可以,但是有些题的讲解过于简单了,经常是自己选错的那个选项并没有解析,而自己懂的那个选项答案又讲得过于繁琐。之前在看经验帖的时候很多学长学姐也提到了周建武的这本书,让我对他的期望很高,说实话看完了他的这两本书我觉得并没有我想象当中那么好,可能是自己已经形成一些逻辑的思维定式了吧。之后我好像再看了一下周这本书上做错的题,大部分是论证逻辑的题,然后就没管了。
十一月份我主要在做机工的《逻辑1000题一点通》,这时候基本每天要花2个小时在逻辑上,先花50分钟做一套199的题,再花一个小时看解析。对于我来说1000题做着特别痛苦,因为里边很多我不擅长的分析推理和综合推理的题啊,总是要花很多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得出来。但是感觉做1000题的时候,我的错误率比较稳定了,基本在五个左右,我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天天用1000题虐自己,错得也不少,但还是坚持把1000题做完了,毕竟是花钱买的,而且市面上的模拟题参差不齐,用1000题的人相对来数还是多一些。
十一月下旬的时候赵鑫全的《逻辑历年真题精点》终于到了,于是开始啃真题套题。做了之前的那些题后,发现很多真题都遇到过了,但是我依然坚持每天掐着时间做一套真题。除此之外,我开始用A4纸自己写每道题的解析,就像写参考答案那样,虽然这样很费时,但是效果真的不错。写完后把自己的解析参照着书上的答案,你可以分析你的想法和答案的出入到底在哪儿,进一步查漏补缺。我一共练习了8套,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一定要先看问题,是质疑加强解释还是假设,是针对结论还是论证,如果是针对结论的话就先看结论,不要全部题目都看,如果是针对论证的话就要找出论证的结论和前提了。还有特别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词,抓住论证范围,很多论证题目的干扰项其实就是换了论证的主体或论证范围,所以真的要死抠题目的论证主体和论证关系以及论证关系。这样把真题做完的时候已是12月中旬,距离考试不到半个月了。
3.写作
用书:赵鑫全《写作分册》、陈君华《写作高分指南》、赵鑫全《写作历年真题精点》、《作文素材精华本》、王诚的讲义、老吕的《考前必备范文19类》
写作我算是准备得比较晚的了,暑假的时候看见有小伙伴已经开始写论证有效性分析,我惊呆了,但是我还是九月份才开始准备的写作。写作老师的选择大概有这几派:赵鑫全,老吕,王诚,陈君华。我最开始也不知道跟谁的思路走,只是看以往的经验帖大都说先看的《写作分册》,我也就在九月20号左右买来开始看,每天看20页。论证有效性分析看了觉得还可以,很多分析的点自己都能找到,但是越看到后面我就越觉得这本书没啥可看的,特别是后面,感觉赵就是在凑字数啊,所以在10月10号左右我就看完了《写作分册》。看完之后我还是不知道写作该怎么办,于是看了陈君华的网课,也买了他的《写作高分指南》,我觉得陈君华的论证有效性分析确实挺神奇的,不过他那个画图的方法在考场上根本不适用,谁有那么多时间还来画图啊,而且他的论说文个人觉得也不怎么样。之后又看了王诚的网课和讲义,觉得他讲得不错,而且深深地被他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就打算一直跟着他走,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那十天左右我又投靠老吕了,背了他一些押题作文,没想到大作文真的还真用上背过的某个结构了。
但是写作也不能光看光背而不动笔写。我是十月中旬开始动笔写的,基本上保持每天一篇,按着历年真题来写的,掐着时间,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轮换着来写。论证有效性分析还好,论说文就恼火了,既没有素材,也不知道到底用什么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觉得又太Low了,所以每次都憋不出来话,但还是咬着牙写下去,也曾经给研友看了一些,我们互相帮忙修改,发现我俩水平都差不多,前前后后我也写了好几个作文本。我每次写完之后都是参考着王诚老师那本网易云阅读上的书修改的,觉得比赵鑫全和陈君华给的范文好多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写作素材的积累了,有老师主张不用积累素材,也有老师主张恰恰相反,在我看来,素材积累是有必要的,但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重在平时看新闻积累。我当时着急的时候买了本作文素材来看,但是发现一个也记不住,直到临近考试那几天研友给我分享了一些分主题的素材,比较新的,时效性很强,我拿着那些素材啃了两遍,最后考场上硬是由科比退役扯到湖人队,因为我写的大作文是多样性和一致性,勉强可以用得上。所以积累素材还是要趁早,但是论说文也绝对不是光靠素材就可以堆砌起来的,结构也很重要。关于写作的准备,我还看了一些老吕微博分享的人民日报上的文章,自己打印下来,早读的时候拿来读一读,结构不错的也会留意。我也看过赵的32篇审题立意,觉得没啥感觉所以看了也忘了。
还有一件关于写作的重要事情:好好练字。我也是看到论坛有学姐提到这点,现在体会还蛮深刻的。因为我觉得我作文立意正常,字写得还可以,所以分可能还不错。楼主的字是高中的时候答政史地的时候练出来的,虽说写得不是特别好,但至少还算是清晰工整。我平时都是用钢笔写字的,平时书写的时候也很注意。所以,字写得不好看的同学趁现在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每天练上一篇钢笔字,就算不想练字,你在写英语作文和综合作文的时候也要把字写端正点儿,不要因为时间一紧张就写得潦草得你自己都不认识,你对阅卷老师好,老师就会对你好,人与人之都是相互的。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