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今天和大家说说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如何进行题干的阅读。在论证有效性分析的试题里,逻辑错误有千般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需要考生从第一步读题中获取破解试题的关键信息。所以,读题是解答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题干通常是一篇400字左右的没有标题的材料。在材料中,命题老师通过一系列论证和其他内容推理自身观点的正确性。但是,命题老师的观点存在某些论证上的缺陷或逻辑上的漏洞,所以这些论证中可能存在若干个逻辑错误,考生需要对其进行分析,然后选择4~5个作答的要点写在自己的文章里,最后组织成文。
读题,在很多考生眼里看来,并不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他们认为根本就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读题看似简单,但是仍需要一定的套路和技巧。如果考生拿到试题之后瞎读一气,实际上根本就获取不到任何解题的关键信息。对于文字材料,不知所云;对于逻辑错误,无从辨别。
考生只有带着思考读题,带着问题读题,这样才能读有所获。考生只有将读题的次数和任务进行科学地细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读题次数和读题任务是读题二次元的两个维度。考生如果将读题的遍数和任务贯穿起来,那么就可以在读题这个层面上披荆斩棘,学有所成。
第一遍粗读是对材料的初步处理,重点在于找出中心论点,理解全文主旨。找出中心论点有助于帮助考生理解全文主旨和行文脉络,更深刻地看待命题老师的论证过程,方便在下一步进行逻辑错误的寻找。
第二遍细读是对材料的深度处理,重点在于寻找逻辑错误。再次从头阅读原文,不是从头开始,而是在理解全文主旨的基础上全新出发。考生此次需要逐句审视,分析前后句的逻辑关系,分析句子的论证成分,哪个是论据,哪个是结论,哪句推理哪句等。然后,从这些论证的逻辑关系中找到逻辑错误,比如概念问题,论据问题,推理问题等。
(1)文章以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的观点作为切入点,引入对于教授观点的反驳,认为“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应是教授观点的反面,而不是对于教授观点的支持。
(2)命题老师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后物质主义理论、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为论据,论证其中心论点,即材料的最后一段,认为“物质生活的丰富不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
(3)但是命题老师的推理并不是无懈可击的。首先,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否适用于解读物质主义潮流;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所言是否符合现实情况;最后,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是否可以作为合适的论据来证明结论的成立。如果考生对于这几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信这道试题将会迎刃而解。
本文作者:刘连帆
责编:许小莉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