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MPA电子政务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通过三年来公共管理硕士电子政务教学实践的探索,我们认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实现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目标的有效模式。以提高学习者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质为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视为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围绕学习者工作岗位信息通信技术应用面临的真实性问题展开教学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协助式学习。
关键词:公共管理硕士(MPA);电子政务;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
国外的电子政务教育中,MPA类专业教育所占比例较大。电子政务教育虽然历史不长,但是根据对电子政务先行国家的大学及教育机构进行跟踪的结果表明:从教学形式上分析,其学历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从内容设计上分析,一般涉及行政管理基本理论、信息通信技术、案例研究、电子民主等内容。
如果将1993年3月,国务院提出建设"金关""金税""金卡"工程的设想作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中国也算是不亚于美国的先行者。但是,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电子政务前行的瓶颈。2005年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也将电子政务列为中国MPA教育的必修课程。目前,国内电子政务教学取得一定进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课程设计上很多只是在原来信息通信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加一些简单的行政管理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针对性。把握电子政务学科定位,探索电子政务教学改革,重视电子政务教育质量,以培养出符合中国电子政务实践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质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某一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对象是那些实践中的管理者,MPA学习者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学习者希望MPA的学习是与实践并肩同行的过程,而不是学习抽象和孤立的知识。书本的知识、经典的模型只有与学习者的问题相互碰撞,才变得富有价值,换言之,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让学习者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架构。
电子政务的本质,并不是单纯地把信息科技应用于政府和公共事务中处理问题,也不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提供信息和电子服务,而是政府如何建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的政府治理典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政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永远是一门艺术,没有一种蓝图或秘诀可以把一个拙劣的管理者造就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因此,电子政务教学不能单纯复制国外的教学内容而缺乏扎根于中国国情的思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素质培养。相应的,电子政务学习同时包含了认识和行动两个方面,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掌握知识同等重要。
综合考虑培养对象的特点和电子政务的本质,在培养过程中,面向公共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探讨和评析学习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成为电子政务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信息素质在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提高管理者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保障。
对于MPA学习者而言,其信息素质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信息意识,即学习者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是对信息科学正确的认识和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抽象性、概括性、总体性的认识,也是一种学习者
掌握信息、应用信息的自觉性的内在要求。具备信息意识的学习者能认识到信息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观念。具备信息意识的学习者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对信息具备敏感性和洞察力,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生活、学习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次是信息道德,即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信息社会的信息活动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恪守相应的道德准则;尊重学术自由原则,尊重知识产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避免引发一系列诸如信息泄密、侵犯他人隐私及危害网络安全等信息犯罪行为;信息活动中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
最后是信息技能,即获取、判断、选择、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一个具有信息技能的人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恰当地评价信息,准确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更进一步来讲,信息技能包括了多渠道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
这三者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道德是保障,信息技能是基础。将学习者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解决电子政务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涉及经济、管理、行政、法学、信息科学等众多领域,这不仅需要激活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更需要鼓励学习者将新旧知识相结合,提高应用知识的技能。
二、教学设计:以真实性问题为导向重组知识单元
电子政务课程的设计,绝不是"电子"和"政务"两部分内容的叠加,而是这两部分内容的相互融合,核心是解决"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与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如何互促互动"的问题。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的电子政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是学习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问题。问题是PBL的核心,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应用。提炼问题是决定课程设计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一个有效的PBL问题是那些具备高度影响力的问题,即在较长时间内对众多的人产生潜在影响的战略性问题。PBL问题要能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问题本身应该潜在的体现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同时,它又蕴含着新知识,让学习者进行聚焦性的、反省性的研究。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学习者组成团队在整合和内化知识的基础上来合作解决,而且往往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在课程设计的宏观层面,我们将问题聚焦为公共部门如何通过应用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提高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行政能力,回答电子政务"是什么?""为什么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在单元设计的中观层面,按照问题逐层分解的原则,将上述问题分解为六个子问题,相应得,形成六个课程单元。即"电子政务发展的国际比较"单元回答:各国政府是如何提升网络环境下治国理政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扩散机制"单元回答ICT对政府治理模式产生何种影响?互联网技术如何促进政府演化(evolving)?"电子政务服务与应用"单元回答:电子政务在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有哪些典型应用?进而电子政务如何影响政府行政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icient)?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何种关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单元回答: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再利用如何影响公民参与性治理?非政府机构以及民间网络组织的崛起,基于互联网的权利多元化和多中心化如何与施政行为形成互动的良治格局?"现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单元回答:如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层面理解作为通用技术的ICT?"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单元回答如何实施电子政务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项目会仅仅由于一个原因而失控,可能存在技术障碍、计划拙劣、需求变化等很多原因,但其中显著因素是拙劣的项目管理。
在课时设计的微观层面,开展学习支架设计是必需的环节。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公民信息意识的崛起,电子政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变化万千,支架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具备把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解决实际场景中问题的能力。支架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在设计学习支架时,视不同的单元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用,如情景、问题,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架。
三、教学实施:对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PBL无疑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课中知识的讲解者,而需要在课前需要提炼问题。提炼问题不能闭门造车或虚构,"结合、跟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问题是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所谓结合,就是科研课题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问题源自在电子政务应用研究项目中的实践积累。所谓跟踪,就是需要跟踪学习者的工作实践,采用讨论、访谈或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习者的现实困惑。
PBL更要求学习者进行角色转变。学习者不再单纯得消化教师们滔滔不绝讲授的知识、模型和研究结果,结合实践的课堂使得学习者有机会讨论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探讨和评析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境。MPA教育不仅是让学习者积累浓缩的理论精华,更是需要倡导学习者运用和实践学到的新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颠覆了电子政务教学的传统观念:知识掌握在老师手里,通过讲授,传递给学习者。MPA教育是课本理论和学习者经验的碰撞,学习者定期来学校学习,其学习与实践是近距离的,而不是与教师之间的近距离。
教学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交互式学习的过程。交互体现在人机之间的交互、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交互三个方面。传统的电子政务教学,通常是教师们滔滔不绝,传授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系统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PBL是协助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学习者需要深层讨论,分享经验,而不是单纯地倾听、领悟并消化知识。
例如,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单元,围绕政府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及实现路径这一核心问题,将"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机构协同监管"作为典型案例贯穿始终。案例讨论分三个步骤:即学习者深入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在小组中讨论,最后在全班讨论。这个过程,不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是由学习者控制的过程。作为过程的管理者,学习者必须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例如:会议管理、时间管理、冲突解决和做出决策等。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在讨论结束后总结陈词,而且是讨论过程的参与者之一。
教学实施中,坚持进行评论性的反思是关键,反思的过程不仅强调学习者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优化,而且强调教师在与学习者的互动过程中修订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课堂上的反思确实可以移植到学习者所在的组织中,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献策献计的不是教师,而是来自其他单位、有类似管理经验的同学。MPA电子政务教学不是为了给学习者在工作之外又添加负担,恰恰相反,是为了把工作中的难题拿到教室里来,在一个更放松、集思广益的气氛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四、结论
电子政务一方面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紧密联系行政实践发展与理论前沿。这种特征决定了无法程式化其教学架构。以提高学习者信息素质为目标,以实践问题为基础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是对中国国情约束下MPA电子政务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当然,这种尝试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教师不仅仅是施教者,而是个学习者和研究者,只有不断吸收理论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把握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碰到的管理、技术、经济和行政问题,才能组织和引导好教学,才能使所培养出来的MPA学习者紧密联系实际,符合国家电子政务实践发展的需要。
注释:
①王芳. 国外电子政务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界,2006,(12):8-9.
②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若干问题的说明(2000年8月15日)
③张成福.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理解电子化政府的实质意涵[J].中国行政管理,2003,(1):13-16.
④国内一般将"information literacy"翻译为"信息素养"或"信息素质",较为一致的定义为:信息素质是一种有效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中寻找、检索、获取、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利用、交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其实质是在学习、工作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技能。
⑤孙宇.电子政务建设与行政管理创新互动关系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9):74.
⑥仇建鸣. PBL 教学模式在公务员培训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8)4:43-45.
⑦亨利•明茨伯格,乔纳森•戈士林文,薛香玲译.实践与学习并重的管理教育[J].IT经理世界,2008,(243):88-91.
责编:宋远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