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10 23:10:32

 地区 经济 发展 不平衡(uneven development)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更是一个普遍性 规律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伴生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 问题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 社会 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进行过较全面、多视角的探讨。本文则专门从财政的角度来 分析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后果,并寻求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 
表1 "三大地带"人均GDP及差距变动情况 年份 东部地区人均GDP/元 中部地区人均GDP/元 西部地区人均GDP/元 中部同东部相对差距% 西部同东部相对差距% 1978 
1980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2 
1993 
1994 
1995 463.7 
1145.6 
1683.1 
1864.3 
1963.9 
2259.1 
3032.6 
4081.6 
5420.8 
6777.4 
6777.4 310.1 
386.2 
771.2 
1074.7 
1263.8 
1178.6 
1358.2 
1712.1 
2206.8 
2891.4 
3690.7 250.8 
313.9 
616.8 
881.1 
967.2 
1078.1 
1202.9 
1518.4 
1886.9 
2391.6 
2945.3 33.1 
32.2 
32.7 
36.1 
36.7 
35.6 
39.9 
43.5 
45.9 
46.7 
45.7 45.9 
44.9 
46.2 
47.7 
48.1 
45.1 
46.8 
49.9 
53.8 
55.9 
56.5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历史 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9)、《 中国 统计年鉴》(1996)有关资料 计算 。本表的价格均为当年价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千差万别,为慎重起见,我国的对外开放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各地全面实行的,而是采取了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战略。首先实行的是沿海特区,然后是沿海开发城市,再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带,现在正在向内地推进,与开放相伴随,沿海地区的对内改革也较中西部等内陆地区起步早、步伐快。为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国家还对东部地区实行了政策倾斜,东部地区借助已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在政策倾斜的条件下,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拉开了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衡量地区间发展差距的指标有很多,但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程度的指标则是GDP。因此,我们将对各地的GDP作多视角的分析和考察,并由此判断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及走势。 
1."三大地带"人均GDP差距不断扩大。 
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我们如果用人均GDP的相对差距(相对差距=(1-小值大值)×100%)作为衡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变动方向和强度的依据,则可以从表1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三大地带各自的人均GDP都成倍迅速增长,但中西部同东部相比,其经济发展水平之差距却在急剧扩大。 
从表1不难看出,三大地带的人均GDP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十分明显,而且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在1978-1995年的18年中,中部同东部人均GDP的绝对差距由1978年153元扩大到1995年的3987元,扩幅达20倍,相对差距由1978年的33.1%扩大到1995年的45.5%,扩幅达12.4个百分点;西部同东部人均GDP的绝对差距由1978年的213元扩大到1995年的3832元,扩幅达18倍,相对差距则由1978年的45.9%扩大到1995年的56.5%,扩幅达11.6个百分点。特别是1991年以后,差距扩大的态势又有所强化,仅5年内中,西部同东部的相对差距扩幅就分别达9.9个百分点和11.4个百分点。 
2.中国人均GDP的地区差远高于国际水平。 
为了判断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是否过大或过小,除了进行纵向历史比较与发展分析之外,还需作国际范围的比较。在进行比较时,我们虽然会遇到统计口径及总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差异较大的困难,也许存在一些误差和遗漏,但这种国际比较毕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参考 系。 
表2 人均GDP(或人均收入)地区差距的国际比较 国 别 年 份 最大值/最小值(倍) 相对差异系数(%) 中国 
前南斯拉夫 
希腊 
德国 
韩国 
意大利 
英国 
美国 
澳大利亚 
印度尼西亚 1993 
1988 
1988 
1988 
1985 
1988 
1988 
1983 
1978 
1983 9.5 
7.8 
1.69 
1.93 
1.53 
2.34 
1.63 
1.43 
1.13 
5.30 70.9 
53.6 
10.0 
13.0 
14.8 
26.0 
15.0 
11.1 
4.7 
45.8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人均GDP的地区差距不仅远高于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比分裂前的南斯拉夫还要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对正处在经济转轨和体制变革时期的中国政府来说,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3.中西部的地均GDP水平也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中国各地的人口密度差别甚大,所以用区域人均GDP未能全面反映我国的区域差距问题。当我们把目光移向地域GDP时,我国区域差距的图象就更加清楚。地均GDP是一个反映产值密度及经济发达水平的极好指标,它比人均GDP更能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程度和经济集中程度。表3反映了1995年以来中国地均GDP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 
表3 中国地均GDP的差距及变动情况(1984-1994) 地均GDP(万元/平方公里) 地均增长率 1984 1994 10年(倍) 年均%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29.7 
8.1 
2.0 204.9 
43.5 
12.0 5.90 
4.37 
5.00 21.3 
18.3 
19.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5-1995)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我们从表3不难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我国地带和地域间的经济集中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994年东部地区的地均GDP分别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4.71倍和17.1倍,差距之大远远超过了人均GDP;二是地带和区域间的经济集中程度明显扩大,1984年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GDP分别为中部地区的3.67倍和西部地区的14.85倍,1994年就分别扩大到了4.71倍和17.1倍。 
4.中西部地区GDP份额在不断下降。 
在全国经济都有较大增长的同时,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较好的投资环境和有利的经济政策,致使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更快,从而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又有所扩大,其典型必须就是沿海地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而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下降(见表4)。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