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地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体制转变这三个重大问题。地区差距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所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为突出。东部沿海属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部属于经济次发达地区,西部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而且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在继续扩大。我国不发达地区又主要是在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我国的边疆地区。所以,发展地区经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1、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整体优势。
3、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后果
1、自然原因
首先,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太少。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由于人口众多,造成人均土地资源非常少。而且,东西部农业资源和条件差异大。其次,我国水资源差异大。东部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而西部干旱贫瘠,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最后,海洋资源差异大。东部地区有良好的海洋资源,这为其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中西部由于缺少这一因素,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
2、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制订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给东部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拉开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而且东部的基础设施明显优于东部。这一切都加大了东西部地方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3、经济体制、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原因
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东南沿海省份开始的,因此,这些地区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和建立也就早于北方省份。整个南方地区的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思想观念、意识形态转变也快于北方地区。如今科学的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意识、全新的市场观念,都早已深深扎根于南方地区的人们的头脑中。而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长期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再加上后期又缺乏必要的外来意识、观念的冲击,仍存在许多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要、靠"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正是这些经济体制、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差别,不但过去造成南北双方因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而形成的地区差距,而且今天还在继续拉大南北双方之间的地区差距。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的扩大,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比如,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三、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
财税政策历来是各国政府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对经济景气及经济波动起到调节和"熨平"作用,而且对经济空间结构的改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利用财税政策对区域经济干预并不是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着眼于对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领域进行调节与引导,保持发达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促进落后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及经济空间结构的改善。下面我浅谈以下我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财政税收政策。
1、促进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向中西部倾斜
我国目前的财政优惠政策依然是倾向于东部。虽然我国制订了四种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对于老、少、边、穷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明显不足,而且实际执行后效果并不明显,政府应该加大干预,使得税收优惠政策得到切实的落实。
2、制定配合中西部发展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最近几年,国家开始着手西部开发和中原崛起,而我们的财政税收优惠也应该随着国家的方针的改变而进行调整,而现存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只是单纯的东部优惠政策的转移,并不适合中西部发展的形势,因此,在那些落后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西部地区的税负依然重于东部地区。国家在建立和完善地方税体系的前提下,应逐步扩大中西部各省区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赋予一定的减免税权力。这样,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对意欲鼓励发展的对象和领域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为促进中西部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中央政府应适度提高西部地区共享税中的地方分成比例,建议增值税由现行的中央与地方75%对25%分成调整为60%比40%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逐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3、严格落实区域财政税收优惠制度
目前的财政税收优惠制度依然存在涉及范围窄,税种单一等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其税收优惠政策也只是涉及到企业所得税,而其它小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西部地区较为落的发展环境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在东北地区,税收优惠也只限于在增值税转型的改革试点,消费型增值税在全国逐渐开始推广以后,这样一来东北地区就相当于没有享受到任何的税收优惠。税种优惠类别单一不仅不利于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就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税收优惠政策没有了优势,就不可能有效地达到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税收优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政府必须加大监督管理,确保税收优惠制度能够派上真用场。
4、加强征管,提高征管绩效
要调控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就对政府财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中央政府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财力,才能有效的加大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协调社会财富;地方政府只有拥有了足够的财力,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所以就必须要提供资金担保,并且征收到足够满足中央财政税收,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需要。因此,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是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5、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宏观调控首要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为此,如何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就成为问题的关键。资源配置有两个基本手段:一是市场机制配置,二是政府财政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而不仅仅是跟在市场调节后面的"拾遗补缺"。对于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诸如国防、外交、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公共工程建设项目等,完全或主要由政府财政来提供,这也是财政最基本的职责所在。但在我国,财政配置资源的任务决不仅仅限于此。对我国整体产业布局的形成、宏观产业结构的调节、国家主导产业及其支柱产业的选择等,仅靠市场机制是不行的,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特别是通过政府财政的税收、投资、补贴、贴息等财政手段加以扶持。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客观上具有经济建设职能,需要参与经济领域的调控,这是未来我国政府财政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也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必要条件。
6、调节收入分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财政是国家的一种集中性分配,在收入公平分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对低收入者的生活补助以及其它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宏观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为经济社会的长期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财政税收制度作为一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利刃,只有不断健全其制度,加强其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