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当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已是大势所趋。发展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生产力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但由于农业先天所具备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弱质性特征,要将传统农业快速纳入现代化轨道,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政府诸多调控手段当中,经济手段是最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而在所有经济手段当中,财政政策又是实施调控最有力的经济杠杆之一,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江西是个传统农业大省,目前正处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积极争取各项财政政策的支持并对现有财政政策进行适度优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推动江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江西财政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近年来江西财政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
近些年来,江西各级财政部门根据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决策,结合江西发展实际,以抓好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提升项目综合效益,有效推动了全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依托优势和特色产业,江西已初步形成财政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对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通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扶强;对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县级整合支农资金"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扶持壮大;对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优势产业、"一村一品"等资金进行补助培育[1]。目前,依托财政资金支持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江西已累计建设标准粮田120万亩、标准化柑橘生态示范基地74万亩,改造标准化鱼池19.16万亩、标准蔬菜田6.9万亩。这些项目建设有效夯实了江西农业的发展基础,促进了水稻、柑橘、水产、蔬菜等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
2008~2012年,借助各项财政政策的支持,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到36.2亿斤,年均增产7.24亿斤;柑橘园总面积达到480万亩,位列全国第二位;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34.7万吨,年均增幅达19.5%;蔬菜种植面积达825万亩,同比增加10万亩。同时,现代农业项目的建设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全省标准粮田建设示范区户均年增收349元;柑橘产业项目区果农每年人均直接增收800元以上;标准池塘项目区养殖户年均增收3100元;蔬菜产业项目区每年人均增收近千元[2]。
(二)现有财政政策在支持江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西现有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效果,但综合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
1.财政支农资金规模偏小。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每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这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相符的。虽然名义财政支农资金额度每年都在递增,但如果从资金投入增长率中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仍然不高。这一问题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农责任划分不明晰紧密相关:现行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框架对地方财政的支农责任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导致地方财政支农职责弱化,过分依赖于中央财政支出的投入;加上地方财政资金紧张,以及有些财政政策的制定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导致地方财政支农职责薄弱甚至缺位,这一体制性原因非常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2.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存在偏差。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是财政经费中对支持农村生产支出、涉农部门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等各项支出的比例关系,反映国家对农业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当前,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投入比例较低和部门事业费所占比重偏高等方面:财政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财政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占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一直没有超过2%,对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支持力度明显不够;涉农部门事业费比重不断上升,严重挤占了其他支农支出,削弱了财政支农资金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3]。
3.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一方面是政府财力有限,支农资金供需矛盾尖锐,有限的支农资金投入难以取得政府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重点不突出,安排项目资金时"撒胡椒面"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财政资金投入本身是有限的,使得很多项目都处于资金短缺状态,一旦后继资金不到位,不仅项目荒废,还造成较大的资金浪费和损失。
4.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导向机制滞后。发展现代农业光靠财政资金单一投入渠道是不够的,还应注重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导向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从而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然而,由于农业投资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社会资金缺乏向农业投资的积极性[4]。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财政支农政策对社会资金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的导向性作用还不强,无法有效聚集社会资金,其结果必然导致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势单力孤"和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渠道受限。
二、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及经验启示
借助财政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已成国际惯例。纵观世界主要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除了将稳定农产品市场供需作为重点之外,在基础设施、科技支撑、经营机制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出台了大量配套扶持政策[5],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国外财政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1.基础设施类财政政策。(1)农田设施建设。日本政府以土地改良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第一阶段以兴建水利排灌设施和农田开垦为重点;第二阶段重点是加快平整土地、修建农道、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等;第三阶段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重点;第四阶段重点是地域性环境保护和创造景观生态。(2)农业机械化补贴。法国于1947年开始实施"莫内计划",给予农户购买农机20%~30%的补贴,为农场提供25%的乡村道路建设补贴,鼓励建立集体购买和共同使用农机的合作社,到1970年,法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100%。
2.科技支撑类财政政策。(1)为农业科研机构提供经费保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研,科研投入占农业部投资预算总额的2%~4%,资金投向涵盖对各类农业研究机构的投入、对各州的拨款、对竞争项目和特别项目拨款等。(2)为农业推广体系运行提供财力保障。从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密-利弗法》起,建立了联邦、州、县三级农业推广系统拨款制度,把科学种田方法、病虫害防治和良种选育等直接推广到农场和农户。目前美国各州农业实验站经费的55%~60%来源于州政府预算拨款。(3)现代生产要素供给补贴。"绿色革命"之前,印度农业技术水平非常落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将现代生产要素引入农业生产: 一是引进高产品种并加快品种培育步伐;二是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行补贴。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