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信息分布均衡
(一)加强承销机构管理,督促履行承销义务。承销机构是联接投资者和产品的桥梁与纽带,在国债宣传过程中,其重要性无法替代。从现实情况看,确有少数承销机构存在认识错误:重银行理财、轻国债;负面宣传、误导国债投资行为;以国债供不应求无需宣传、承销量少投入大等为由,宣传时不主动、不作为、走过场。因此,国债监管部门应加强引导和管理,纠正承销机构不当行为。
(二)鼓励因地制宜,注重宣传实效。一是承销机构在宣传时,不能对客户进行标签化分类:有些理财经理营销时,把国债视为"大妈产品、女性产品、退休产品"等,这些观念在调查中,并未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有时甚至与事实相反;二是理解客户需求,宣传要有针对性。建立客户需求档案,动态关注国债客户的投资潜力、理财目的、投资心理等行为决定因素,为客户提供决策有用的国债信息,帮助客户认知和体验国债;三是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对城市居民,要充分发挥理财顾问作用,重点宣传服务能力,提高其客户忠诚度;对农村居民,要善于采取其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点宣传国家政策,改变其信息弱势地位。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多元宣传平台。除坚持传统的柜面宣传(如悬挂横幅、张贴公告、发放折页等)和媒体宣传(电视、广播、报刊等)外,在信息化时代,可充分挖掘并利用数字、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开展宣传。实践中,有些银行利用电子滚动屏、微博、微信、短信、QQ、E-mail和网络论坛等平台工具,既降低了宣传成本,又能及时传递信息,宣传效果大大超出预期。
二、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市场调控
(一)制定中长期规划,科学进行周期管理。从国债供给方面看,发行计划一般年初制定,明确本年发行总量。近三年来,基本稳定在3,000亿元左右,几乎没有任何弹性。从市场需求方面看,可谓是瞬息万变:形势有利时,可近乎无限增长,导致国债热销;形势不利时,迅速萎靡不振,导致国债滞销。为应对国债市场的上述供求态势,现行管理体制显得比较僵化、被动。因此,国债发行要打破年度管理的旧思维,根据市场周期,制定中长期规划,进而确定发行总量;在规划期内,每次国债发行,可根据市场波动情况,灵活安排发行量;最后,通过跨年度操作,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实现中长期规划目标。
(二)提高发行频次,强化市场预期。当前,国债已实现年度间断式滚动发行:正常情况下,一年发行9次储蓄国债,在每年3~11月份按月发行,发行期固定在每月11日至19日。虽然按月发行常态化,已固化投资者心理预期,但相邻两期国债,发行时间间隔仍然较大,投资者等待时间也较长,达不到强化市场预期的效果。因此,可通过增加发行频次,消除发行间隔,在年度实现国债连续滚动发行。
(三)增加发行额度,满足市场需求。一是要与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同步。只要财政收入每年保持稳定增长,债务负担率就会自然下降,这为增发国债提供安全边际;在保持既定债务比率的情况下,可提高国债发行量;二是到期国债可列入续发计划。以前年度国债到期,向投资者兑付后,债务余额被注销,在以后期间,可以再度续发,并不增加国债存量;三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储蓄国债。目前,地方债发行采取记账式,未来也可以发行面向居民的储蓄国债,不仅有利于增加居民投资渠道,也可以拓展地方政府融资来源。
三、创新国债品种,凸显主题价值
(一)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开发浮动利率品种。国债管理当局可根据社会通货膨胀指数,定期调整利率水平,避免国债产品收益僵化,体现国债抗通胀价值。
(二)开发特殊产品,向弱势群体、农村地区专售。一是开发"养老国债",仅面向60岁以上退休者,由本人凭身份证到承销机构核实后办理申购;二是开发仅面向县域的"惠农国债",由农民本人凭身份证和户口簿,到承销机构核实后办理申购。上述两种国债,采取限额管理,可安排较长发行期,以传统柜台方式销售。
(三)以投资者需求为指引,完善国债期限谱系。一是开发短期国债。一年以内的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的关键期限短期产品,采取电子化方式开放发行,在持有期内可随时申购、随时赎回;二是开发长期国债。长期国债期限可设在5年以上、15年以下,采取年金形式零存整取、复利计息,为应对未来子女教育、婚嫁、就业和购房等大额支出,可让居民提前进行理财规划。
四、拓宽销售渠道,完善服务设施
(一)针对农村地区,扩容承销机构。当前乡村地区国债服务严重缺失:农信社网点众多,但不是承销机构;农行、邮储虽然也设网点,但数量少、覆盖率较低。多数农民想买国债,需远赴县城。因此,未来可以考虑,赋予符合条件的涉农金融机构承销资格。
(二)鼓励社区银行销售,缩短国债服务距离。在城市,居民密度较高的地方,承销机构发展社区银行空间巨大。社区银行机构灵活、组织扁平、服务高效、布点众多,经常和区内居民"零距离"互动,掌握着充分的客户信息。对于国债这种惠民产品来讲,社区银行营销具有天然优势。
(三)丰富交易方式,促进服务便利化。除网点柜面的人工服务和理财自助终端外,大力发展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移动银行等软硬服务设施,实现24小时线下销售,方便投资者随时随地购买国债。
(四)建立预售服务平台,实行比例配售制度。前提条件有三:一是在国债发售前,设定一个预售期;二是规定最高预售比例倍数;三是建立国债预售资金池,归集投资者国债交易账户申购资金。运作机理如下:在预售期内,投资者将申购资金提交并冻结至国债交易账户,当实际预售比例(预售资金池汇集的申购资金与当期国债最大发行额的比值)达到最高预售比例倍数时,停止客户申购。预售期结束后,按实际预售比例向投资者配售国债,未交易余额退还投资者。上述制度安排,可确保投资者交易机会公平。
五、推动市场建设,增进产品流动性
(一)统一技术规范,实现国债全流通。目前,财政部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均为不可上市交易品种,这两类国债在金融电子化程度很高的今天,完全可以统一设计成电子记账式储蓄国债,为市场交易的过户登记创造条件。
(二)完善登记结算制度,实现跨行兑付。建立健全投资者、承销机构和财政部之间两级托管体制,采取集中统一和分散管理结合的方式,协调承销机构间签订清算过户协议,清除投资者只能在原购买点兑付的限制,实现通兑通存。
(三)建立二级市场,放松交易管制。建立二级流通市场,发行期结束后,可允许市场参与者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破除承销机构之间、投资者之间交易性过户的制度障碍,允许承销机构被动持有和二次销售,允许承销机构间跨行委托销售,释放市场交易的活力。
(四)提高国债质押变现能力,合理制定贷款利率。国债质押融资贷款,在以国债为质押品、贷款比例不超过90%的制度安排下,商业银行放贷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将贷款利率设计在国债利率和正常商业贷款利率之间,就可以完全覆盖商业银行业务成本和风险收益,也有利于刺激投资者办理质押融资业务。
责编:杨盛昌
上一篇:财政税收论文:日本国债规模研究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