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完善国债期货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刍议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8-29 17:42:46

 2013年9月6日,中国国债期货重新上市。这在交易技术层面上是一小步,在市场体系层面上则是一大步。国债期货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广泛应用的基础性、标准化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在中国资产配置、资产转换、风险管理等金融资源配置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一、中国债券市场及其产品发展
  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曲折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形成了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相互补充、分层有序的市场格局。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基本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1-1991),以场外柜台交易为主。1981年国债恢复发行,国内债市正式启动,共发行48.66亿元国库券。1982年初首次批准有限制的发行企业债券。1988年4月和6月,国家先后批准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试点,并于1991年初,将国债流通转让范围扩大到全国400个地市以上城市,形成了全国性的二级市场。至此,中国债券的柜台交易市场正式形成。
  第二阶段(1991-1997),以交易所交易为主。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债券的交易重心逐渐向交易所转移,形成了场内和场外交易并存的市场格局。1991年,财政部第一次组织国债发行的承销和包销,债券发行的市场化进程开始启动,但此时的发行利率仍为行政确定。1995年国债招标发行试点获得成功,自此国债发行利率开始实行市场化,这标志着中国债券发行的市场化正式开始。1995年8月,国家正式停止了一切场外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变成了中国惟一合法的债券市场。同时,随着债券回购交易的展开,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债券市场体系。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以银行间交易为主。1997年6月以后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债券市场,将其所持有的国债、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统一托管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并可进行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银行间债券市场就此启动,中国债券市场形成了两市分立状态。1998年9月份起,国开行、进出口行、农发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以及 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相继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这意味着发债主体逐渐开始多样化。1998年10月,人行批准保险公司入市;1999年初,325家城乡信用社成为市场成员;1999年9月,券商和基金获得入市资格;2000年9月,财务公司入市。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组织成员超过上万家,基本覆盖了中国的金融体系。2002年6月,商业银行债券柜台交易推出。
  随着中国债券交易市场不断的发展,债券产品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创新:2005年5月,国航等五家企业首次发行短期融资券;2008年4月,铁道部等首次发行中期票据;2008年4月,首只由专业担保公司而非银行提供担保的企业债"08西基投债"成功发行;2008年4月,第一只无担保信用企业债"08中材债"成功发行。2006年2月,国开行与光大银行完成了首笔交易利率互换交易,这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已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2010年9月,《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签署暨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包括国开行、工行在内的21家银行获得了交易资格。2010年11月,中国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正式上线。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约占全市场95%。这一市场参与者是各类机构投资者,属于大宗交易市场(批发市场)。交易所市场是另一重要部分,它由各类社会投资者参与。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
  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总交易规模达262.7万亿元,全年发行债券6.9万亿元,其中金融债2.08万亿元、企业债0.32万亿元、短期融资券1.91万亿元、国债1.33万亿元、中期票据0.7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0.35万亿元、政府支持机构债券0.15万亿元、同业存单0.03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0.02万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总交易规模达262.7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在现券交易总规模中占比达97.6%,回购交易总规模中占比达71.5%。从现券交易的成交品种来看,金融债、中期票据、企业债、国债、短期融资券等5个品种是主要的交易品种,占比分别为30.64%、19.97%、16.87%、13.42%、12.34%。
  截止到2013年9月,中国金融衍生品主要有:利率互换、债券远期、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债券借贷等。能够对冲利率风险的衍生品以利率互换为代表,其中交易较活跃的主要为以FR007和SHIBOR 3M为标的物的一年、五年期合约。这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空缺是国债期货。
  其实,中国的国债期货在20世纪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最先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共推出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但交易量并不活跃。1993 年 10 月 25 日,上交所对国债期货合约进行了修订,并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之后国债期货交易日趋火爆。但随后1995年发生了轰动市场的"327国债事件"与"319国债事件"。1995年5月17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中国首次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以失败而告终。
  反思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债市场不够成熟,偏小的国债发行规模相对于如此众多分布于不同交易机构中的国债期货合约衍生出的巨大合约市值,根本无法满足国债期货正常的到期交割需求。二是当时利率定价机制不成熟,国债的价格与市场利率之间理应存在内在的、反向的变动关系,但当时中国计划经济的利率管制政策没有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三是国债期货交易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不成熟,使得市场行为缺乏以法律形式为保障的强制性约束,造成了法制监管真空。四是交易所忽略了最基本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保证金比例过低、未设涨跌停板、未控制持仓限额等。

二、现阶段国债期货的市场效果
一是与国债现货市场联动,明显提高了可交割债券的流动性。自国债期货从2013年9月上市以来,轮流成为最便宜可交割券的130015、130020、140003、140006等7年期国债在市场上的受关注度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帮助7年期国债在银行间市场的成交量全面超越了以往受追捧的10年期国债。以130015为例,在9月6日国债期货推出前日均成交量稳定在11亿元左右,国债期货推出后的几个月,日均成交量大幅提升至17亿元左右,增幅逾50%。
三是国债期货的走势对现货市场走势具有先行指标的意义。国债期货市场通过保证金制度降低了准入门槛,相比起银行间现货市场大机构之间动辄上亿的交易来说,国债期货一手合约仅仅需要保证金2万元。因此期货市场的参与者能更灵活的利用国债期货对收益率变化做出预判。通过实践发现,国债期货在重大事件前的走势往往能预示出市场对此类事件的基本态度。例如周一、三收盘前最后30分钟的走势往往是对第二天央行公开操作的预判;而在可交割券发行前的期货价格则表明了市场对此次发行的看法。通过密切关注国债期货的走势,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宝贵的先行经济指标信息。
第一,国债期货目前的参与主体较为单一、单薄。目前主要以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和散户为主。此类投资者手中所拥有的国债现货存量相当有限,因此导致国债期货的主要套保功能未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展。目前市场参与者的套利策略具有高度的趋同性,不利于提高国债期货流动性;多头和空头的投机策略之间的差异可以提供一定的交易量,但是终归因为规模较小,无法扭转全局。只有当对国债现货已经有显著需求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到国债期货市场中以后,方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者高度趋同这一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与"看得见的手"的行动,真正做到该管的管得好,该放的放到位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提高金融资源资源配置效率。从各类监管机构所释放出的信号来看,这已经不是一个是否可以参与的问题,而是一个何时准许此类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问题。银行、保险类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将极大提高国债期货市场的深度广度,进一步发挥其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之功效。在更多的市场有效参与者进场之前,如何进一步丰富国债期货产品体系,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这既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作用的要求,也是健全与完善收益率曲线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纳入了国家全面改革的核心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无风险资产的利率水平和市场状况,不仅能为金融体系提供基础性的市场化定价参考,而且可以成为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指示器。目前,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能够形成市场化的1 年以内的短期利率,但是银行间债券市场采取双方询价交易方式,缺乏连续竞价机制,而且信息不透明,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受此影响,中长期债券交易效率不高,市场规模和交易活跃程度都差强人意。国债期货具有报价连续、公开透明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市场预期,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形成。央行可以根据国债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有针对性地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引导市场的利率预期,避免国债期货市场价格过高或者过低,完善并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力的提高,有利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国债现货与期货市场协同发展
(四)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效率
(五)以各市场的互联互通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交易、清算、结算和托管环节是债券市场风险防范的核心。与许多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相比,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自建立来就一直处于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之下,保障了市场运行透明、风险可控。应汲取国际金融危机和Libor操纵案的教训,大力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债券市场管理体系。结合危机后国际组织监管改革的新趋势,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强化托管结算系统、清算系统、统一交易平台和信息库等核心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效率,防范系统性风险。完善国债期货市场,活跃现货交易,提高现货市场流动性。国债期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促进现货市场流动性的提高:第一,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功能增强了现货市场对信息的灵敏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机会。第二,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期现套利的机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使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第三,国债期货采用"一篮子"债券作为交割债券,卖方可能会选择一些流动性欠佳的旧券进行实物交割,这将会增加旧券的流动性。
从产品监管逐步过渡到功能监管。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由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参加的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已经建立并运行顺畅,债券市场发展也总体势头良好。各相关部门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各司其职,并以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为依托,着力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与合力,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七)积极稳妥推进金融领域对外开放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