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中国债市,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原先的许多市场规则和投资逻辑遭遇挑战。
春意盎然
2012年,受益于较为宽松的资金面等多种因素,债券市场度过了几乎一整年的牛市。当年我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8.0万亿元,同比增加2.4%;公司信用类债券全年共发行3.6万亿元,同比增加60.1%,增加显著,其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14.3%,为历史最高水平。
2013年伊始,中国债市依然延续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外汇占款流入再度高涨、央行持续开展逆回购操作的背景下,资金面延续了宽松态势,一二级市场沉浸在春意盎然之中。一季度,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继续扩大,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9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行4054 亿元。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0795亿元,同比多发行4054亿元。截至3月末,国内各类债券余额为27.85万亿元,同比增长23.1%。与此同时,在较宽松的流动性推动下,债市供需两旺,收益率曲线持续下行。银行间市场一季度现券累计成交21.7万亿元,日均成交3616亿元,同比增长48.5%。
在此期间,超日债违约危机是为数不多的负面事件。市场一度预期超日债将不可避免出现违约,最终却不得不承认,这很可能是山东海龙事件的翻版,即走向政府兜底。
3月底,中国银监会公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8号文"),对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下称"非标")进行了限制,并且要求银行理财业务必须做到"一一对应",鉴于银行理财资金是债券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8号文"的发布引发了债券市场的高度关注。
稽查风暴
从4月中旬起,多位资深债市人士被调查的消息大白于天下,一场以整治银行间债市利益输送为重点的稽查风暴就此拉开大幕,随后一系列的整顿与治理措施逐渐出台。7月2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8号》,正式叫停了不透明的线下交易。10月16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宣布将新增现券买卖请求报价功能,以完善做市商制度,提高交易效率。从12月9日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券款对付业务实施细则》公布,银行间债市正式统一采用券款对付(DVP)。
债券市场的走势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一级市场发行量跌入谷底,二级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债券市场迎来了一波剧烈的去杠杆,加之前期市场估值处于低位,收益率出现了显著反弹。
钱荒突袭
2013年6月,就在人们以为稽查风暴渐趋于平息之时,另一场更猛烈的"暴风雨"不期而至,"钱荒"爆发了。
在年初新增外汇占款创下新高之后,央行于春节后暂停逆回购操作,正回购和央票相继重出江湖。5月中旬以来,银行间资金面不断抽紧,隔夜利率从最初的2.1%冲破3%,到月底涨至4%。进入6月份,市场打破了"月末因素结束后紧张格局会告一段落"的思维定式,各项资金利率继续徘徊在高位。
6月6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异常大涨135.9个基点至5.98%,隔夜回购利率一度暴涨至10%。时至6月中旬,商业银行年中考核时点逼近,流动性压力日益趋紧。最终,悲观情绪在6月20日集中喷发,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成为众多交易员极为难忘的一天。
随着央行出手干预,局面很快被稳定了下来。据《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此间央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视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截至6月末,央行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160亿元。对于这场"钱荒"的原因,上述报告进行了解释,既有美国退出QE 预期等带来的外汇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有节日现金投放、补缴准备金、税收清缴等时点性因素的影响,既有金融机构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有外部"唱空"中国的噪音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情绪性因素,还有监管政策集中出台的叠加影响。
"钱荒"最直观的影响是,"资金一紧张、央行就放水"的传统逻辑被打破了,央行开辟了流动性管理的新格局,促使市场参与者更加理性和严格地管理自身流动性。市场人士普遍预期,鉴于新一届政府将能够容忍更低速度的经济增长,同时将在"盘活存量"的思路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得未来资金面将很难回归过往的偏宽松格局。
钱荒突袭,再度给债券市场带来了猛烈冲击。6月份,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6.82%和6.58%,分别比上年末高420个和397个基点。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累计成交32.4 万亿元,日均成交2652 亿元,同比下降3.8%,主要是第二季度成交量同比减少8.1 万亿元。
"非标"之惑
"钱荒"虽然过去,其后遗症远未结束。三季度以来,在央行的调控下,资金面虽趋于稳定,但是资金价格中枢整体上行了100BP以上。相应地,债券收益率迎来深度调整。从短端利率,到中长期利率,从信用债到利率债,无一幸免。在此期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意外暴涨,调整幅度甚至高于许多信用债产品。6月份的"钱荒"之前,10年期国债利率基本维持在3.4%左右波动,"钱荒"过后则一路上行,直到11月下旬上冲至4.72%,为过去9年来最高水平。
货币政策中性偏紧、资金价格居高不下、市场情绪悲观,都被视为收益率上行的重要原因。然而,为什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调整如此剧烈,这是需要深思的,许多市场人士将矛头对准了"非标"。
与标准化的债券产品相比,非标资产显然具有更高的收益率。通过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抑或其他通道,非标产品的资金流向往往是信贷监管严格限制或是高风险的领域,以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为主,投资者能够获得收益率超过10%可谓常态。相形之下,即便是被认为风险较高的中低评级债券,往往不过7%-8%,在交易所债市,到期收益率超过10%的信用债寥寥无几。
更致命的是,"非标"几乎都拥有显性或隐性的担保。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融资方通过土地、房产提供抵押担保之外,还会附带地方政府、商业银行、通道机构或资产管理公司的信用。这样一来,"非标"成为了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在利率市场化推高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的情况下,被投资者所热捧显得理所当然。
基于此,"非标不灭,债市不兴"一时间成为许多债券从业者的呼声。他们认为,正是"非标"的火爆,极大分流了债券需求,导致资金流出;然而,虽然监管部门对非标资产的态度不断趋紧,相关规定或渐行渐近,但债券市场并未因此出现明显好转。除了利率市场化和政策偏紧带来的资金价格上行,"非标"也是本轮债市大调整的重要原因。更深层次地,还需要思考非标火爆背后的根源。
过去多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不断加杠杆,同时经济增长趋于下滑,引发资产负债表整体恶化,其结果是流动性的萎缩与债务成本的上升。面对监管约束,资金只能通过表外信贷的方式进行,这便是非标资产的由来。考虑到非标资产的隐蔽性和潜在风险隐患,一些观察者甚至将非标资产称之为次级贷款。
再进一步,"非标"火爆与债券遇冷,不过是中国金融市场零违约或刚性兑付的恶果。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所以大涨,很大程度上缘于投资者视城投债、"非标"与国债一样无风险。换言之,如果没有政府信用和金融信用的兜底,投资者对"非标"低风险的判断将随之改变,"非标"将真正与债券"公平竞争"。
发展并规范
这一年,最受关注还是11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发布了关于未来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改革要点,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和掌声。
对于中国债券市场而言,《决定》直接提到的共有两处,一处是"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另一处是"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在这里,"发展并规范"为未来十年的中国债市定下了基调。除此之外,与债券市场相关的表述还包括"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可见改革与开放还将是未来十年的主题词。
实际上,虽然阴霾重重,今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依然出现了许多值得欣慰的的新气象。尤其是国债期货时隔18年重启上市,标志着我国衍生品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推动债券市场的全面深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加快推进同样引人注目。今年7-8月,国务院先后两次就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拉开了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帷幕。
产品创新步伐亦在加快。10月29日,武汉地铁集团发行2013年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可续期公司债券,被视为内地版永续债的破冰之作。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补充资本的指导意见》,称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可按照规定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补充资本。
与此同时,债市开放稳步推进。今年3月,央行表态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市朝着国际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不仅是香港,伦敦、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人民币债券市场都实现了突破。
在宏观层面,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一再提速。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12月8日,央行宣布推出同业存单。
简言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未来发展仍将是主基调,中国债券市场有望迎来下一个黄金发展的10年。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