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问题提出
财政投入与贫困减少,是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学界持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的研究文献大体集中在分析财政投入、经济增长对农村贫困减少的作用机制上,继而分析财政投入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如郭宏宝、仇伟杰(2005)通过分析农村财政投资对减贫的作用机理,得出财政投资对农村脱贫的作用具有边际递减趋势。李永友、沈坤荣(2007)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相对贫困问题加以分析,指出财政支出的不同偏向与不同的社会相对贫困水平相对应。亓全平(2008)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具体分析构成财政支农的四部分(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农业科技三项支出和农村救济支出)的作用,继而得出不同的财政投资方向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的结论。胡江辉(2009)通过建立"公共投资-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公共投资能够促进农业增长,同时指出其对减贫具有显著作用。秦建军、武拉平(2011)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财政支农投入加以实证研究,认为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具有边际递减作用。
然而,关于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却主要集中在农民增收的问题上。如朱湖根、万伦来、金炎(2007)通过分析中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认为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应丽艳(2009)实证分析辽宁省财政扶持龙头企业的农民增收效应,认为财政扶持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可见,目前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理研究和农民增收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足。本文将试图探讨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减贫效应问题,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有文献所揭示的财政投入与贫困减少的作用机理,通过实证考察安徽省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对贫困减少的作用,也可以为提出如何最大程限发挥财政投入减贫绩效对策提供有力证据支持。
二、模型设置、变量界定与数据选取
1、贫困线的确定。合理的贫困线是贫困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目前,贫困线分为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种。绝对贫困线的基本假设是人们购买最低的食品、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一种能力,而相对贫困线是以把社会中等收入或社会平均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贫困的临界线。显然,相对贫困线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决策者可以据此提出使贫困者救助金额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保持同步的决策,使贫困者也可以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因此,本文选择1976年OECD提出的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收入或平均收入的40%作为该国家或地区的相对贫困标准,选择将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的40%作为安徽省的相对贫困线。
2、贫困指数的选择。目前,贫困指数分成三大类:一是以贫困人口数来衡量,如贫困总人口数、贫困发生率;二是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来衡量,如收入缺口、收入平均缺口和收入缺口率;三是综合贫困人口数和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来衡量,如Sen指数、FGT指数。本文将采用Foster、Greer和Thorbecke提出的FGT指数。这个指数可以分解为三个指数,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分别反映贫困状况,符合判定贫困指标优劣的四个公理性标准。
FGT公式:P■=■■■■,其中?琢=0,1,2;q为贫困人口数,n为全部人口数,gi=z-yi,gi为收入缺口,z为贫困线,yi为第i个人的收入。
?琢=0时,H=P0=■,贫困发生率,即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琢=1时,PG=P1=■,为贫困缺口,它反映了贫困的深度,即贫困人口收入与贫困线间的平均距离。
?琢=2时,SPG=P2=■■■■,为加权贫困缺口,越贫困的人口在其中的权重越大,是描述贫困严重程度的指标。
可见,通过联合运用这3个指标,可以全面地反映该地区的贫困和贫困变动情况。
3、基本模型的设立。根据贫困理论,本文利用Shorrocks(1999)的二维彻底分解法对减贫效应进行分解,将农业经济增长、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投入量作为影响贫困减少的主要因素。即:P=f(G,F),其中,P为贫困指数,G为农业经济增长,F为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
本文中,贫困指数的测度基于Lorenz曲线模型。目前,国际上常用的Lorenz曲线模型有两种:
GQ模型:L(1-L)=a(P2-L)+bL(P-1)+c(P-L)
Beta模型:L(P)=P-?兹P?酌(1-P)?啄,其中:L代表累积收入百分比,P代表累积人口百分比。
由于各年数据并不都拟合其中的一种模型,所以首先需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同时对2个模型进行测度,为各年数据选择拟合效果更好的模型,估计出参数a、b、c和θ、γ、δ的值,继而计算出FGT指数。
4、数据的选择与整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1997~2007年的农村居民家庭按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及1997~2007年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指数和《安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之路》1997~2007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投入情况数据。
为了使各年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先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剔除人均收入和财政投入增长率,农业经济增长指数的物价因素。通过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计算出FGT指数,继而利用Eviews软件对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量进行总量回归和分量回归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证分析
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构成。要评估其对农村减贫的贡献,必须建立FGT指数与财政投入增长率的计量模型,从而获得边际贡献。本文通过总量回归与分项回归,从而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对影响安徽省农村FGT指数的各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1、FGT指数计算。本文首先利用1997~2007年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按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拟合出Lorenz曲线,得到估计的GQ模型或Beta模型,继而计算出各年的FGT指数。由于选择的数据没有提供直接的人口累计百分比P和收入累计百分比L,在运用povcal软件时,选择各组收入区间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百分比f(x)和各收入组均值x来进行模拟,估计的FGT指数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1)
由图1可以看出,1997~2007年安徽省相对贫困上升,H、PG、SPG指数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趋势。从1997~2002年,H指数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态势,PG指数、SPG指数基本保持稳定;2002年后,PG指数、SPG指数也随之缓慢上升,仅2007年相对贫困有所下降,收入差距逐渐拉大。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对贫困线随之提高,相对贫困加剧。
2、总量回归。建立农村FGT指数与GDP、财政支出两项总量的回归模型。假设回归方程如下:
Pt=aGt+bFt+?渍t (1)
其中,Pt表示第t期的安徽省农村FGT指数,Gt、Ft分别表示第t期安徽省农业GDP增长率、安徽省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出(包括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增长率,?渍t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消除各个变量数据之间存在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将变量对数化,可得:
Ln(Pt)=aLn(Gt)+bLn(Ft)+?渍t (2)
在用CPI指数剔除物价指数影响之后,运用计量软件Eviews3.1,对计量模型 (2)式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Ln(P0t)=-0.514321Ln(Gt)+1.035667Ln(Ft)
t:(-5.032993)(5.955607)
其中:R2=0.805009
Ln(P1t)=-0.988504Ln(Gt)+1.667791Ln(Ft)
t:(-8.174899)(8.105124)
其中:R2=0.879203
Ln(P2t)= -1.421861Ln(Gt)+2.292865Ln(Ft)
t:(-7.300196)(6.917774)
其中:R2=0.839560
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指标负相关:即农业GDP每增长1%,H指数、PG指数、SPG指数分别会下降0.514321%、0.988504%、1.421861%。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总量与农村贫困指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即财政支出每增长1%,贫困发生率H指数、PG指数、SPG指数分别会提高1.035667%、1.667791%、2.292865%。
3、分项回归。由于安徽省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组成,所以可以建立农村FGT指数与财政支出增长率的分项回归模型。假设回归方程如下:
Pt=?琢F1t+?茁F2t+?渍t (3)
其中,Pt表示第t期的安徽省农村FGT指数,F1t、F2t分别表示第t期的中央财政支持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出增长率、安徽省地方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出增长率,?渍t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消除各个变量数据之间存在的异方差影响,本文将变量对数化,可得到:
LnPt=?琢LnF1t+?茁LnF2t+?渍t (4)
在用CPI指数剔除物价指数影响之后,运用计量软件Eviews3.1,对计量模型 (2)式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LnP0t=-2.148641+1.437123LnF1t-0.746706LnF2t
t:(-5.206389)(5.750171)(-2.424098)
其中:R2=0.926458
LnP1t=-4.878403+1.655047LnF1t-0.423503LnF2t
t:(-7.212676)(4.040227)(-0.838812)
其中:R2=0.912585
LnP2t=-7.542028+1.60271LnF1t-0.23552LnF2t
t:(-5.668027)(1.988734)(0.237667)
其中:R2=0.826804
可见: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中央财政支持增长率与贫困指数存在正相关性,而地方财政增长率与贫困发生率、PG指数负相关,与SPG指数正相关。即:安徽地方财政每增加1%,贫困发生率降低0.746706%,PG指数减少0.423503%,SPG指数提高0.23552%。
四、结论
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作为政府缓解农村贫困的重要手段,对减少农村贫困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安徽省1997~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总量与FGT指数表现出正的相关性。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增长率与贫困指数存在正相关性,而地方财政增长率与贫困发生率、PG指数负相关,有显著的减贫效应。由此可见,政府预期的财政支持的减贫效应并未能很好地实现。因此,本文认为应在加强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完善和提高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率和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从而起到减少农村贫困的作用。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