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何为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含义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EDI和Internet网上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体现的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在符合商业经济内在要求的同时,还使其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而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冲击。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在带动经济结构变革的同时,对整个现代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而且深远的影响。
从狭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上的"商店"所从事的在线产品和劳务的买卖活动。交易内容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和劳务,如汽车、书籍、日用消费品、在线医疗咨询、远程教学等;也可以是一些无形产品,如新闻、音像产品、数据库、软件及其他类型的知识产品。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整个商务过程。
(二)电子商务的优势
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因为借助Internet企业可以在全球市场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而且还可以避免采购人员虚报价格而增加成本,有资料表明,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
企业为应付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不得不保持一定库存产品和原材料。产生库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畅,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同可以改变企业决策中信息不确切和不及时问题。通过Internet可将市场需求信息传输给企业管理人员以决策生产,同时企业的需求信息可以马上传递给供应商以适时补充供给,从而降低库存。
一个产品的生产是许多企业相互协作的成果,因此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可以涉及许多关联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将过去由于信息封闭导致的分阶段合作方式改为信息共享的协同并行工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因信息封闭而无谓等待的时间。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促进
电子商务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价格,提高效率,不断创造出额外的商业机会,这些额外的商业机会一方面能降低价格,增加国际需求;另一方面是它能创造新的贸易,让那些成本过高或执行困难的交易变得可行,另外,电子商务能作为传统交易手段的补充,与有形货物运输一起完成交易。总之,电子商务由于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信息跨国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真正实现,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贸易主体的影响
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贸易中介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得市场上产生了大批"虚拟"企业。这种虚拟组织在功能和效果上己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中介公司,甚至可以迅速向全球范围扩展。由于虚拟企业、网络公司在专业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務,因此它们逐渐淘汰那些以信息不完全赚取差价的进出口业务中介。同时,电子商务技术简化了国际贸易的流程,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
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现状
从目前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情况来看,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明显走在前面。由于我国的起步发展较晚,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我国大部分企业知识在网上发布广告、进行简单的企业介绍、产品信息发布、电子查询、互相商品信息,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功能比较单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有很大区别,目前传统的部分行业及东南沿海大城市已经开始电子商务,而部分行业及中西部地区广大城市还尚未开展电子商务,我国正处在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的现代商业并存时期。但始终局限于国内贸易而非国际贸易,始终无法突破地域壁垒。
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总体而言,尚停留在对安全,保密认证,法律等技术手段和标准规范是否成熟可靠的讨论上。我国现阶段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贸易,而只能做到"在线浏览,离线交易"。我国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还比较模糊。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竞争意识不强,对电子商?务认识不深刻,仍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国内市场,没有充分认识电子商务本质。即使已经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也并未真正应用好电子商务的能力,不仅仅应该将电子商务应用在国内市场,更应该发展到国际市场上。
四、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问题是各国发展电子商务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技术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尤显迫切。
(2)注重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创新。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应当注重理论创新、宏观管理创新、政策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交易方式创新、营销创新、运输方式创新等创新活动。
(3)完善配套的政策条例和法规。围绕电子商务发展及相关的网络管理、信息安全、金融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应加快现行法律的修改步伐,建立并完善配套的政策条例和法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