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关键词:亚健康;大学生;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在躯体、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1]。目前,社会中越来越高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了亚健康的高发人群[2]。医科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虽然医学的专业知识可以使他们避免部分健康损害,但五年的学制、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仍可能致其亚健康检出率居高不下[3-4]。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帮助和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也为医科类大学生亚健康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我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亚健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我校在校一~四年级大学生(共1000人)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男生459人,女生524人,平均年龄(21.0±2.10)岁。
1.2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调查表。调查表由亚健康量表并结合医学生的身心状态特点进行编制等构成。亚健康量表是根据天津康复医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的亚健康状态自评表并结合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特点修改而制定的,并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5]。内容主要从躯体、心理、社会及综合等多维度进行亚健康状况的评判,包括躯体亚健康共33个条目、心理亚健康共14个条目和社会亚健康共8个条目。采用1~5级计分方法, 1、2、3、4、5分分别代表总是、经常、偶尔、较少、基本没有;得分越高表明亚健康症状越严重。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亚健康判断标准[6],排除经确诊患有疾病者 ,调查问卷中亚健康或其分项目子项目的任何一个条目得分>3分,即视为处于相对应项目的亚健康状态,其余视为健康状态。
1.3质量控制:调查员为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学专业学生,问卷发放前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详细说明指导,填写完毕后统一回收审核并剔除无效问卷,保证样本质量。
1.4 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
2 结 果
2.1亚健康发生率 调查的983名在校学生中,检出亚健康学生636例,亚健康检出率为64.69%;其中躯体型亚健康221例,占22.48%,心理型亚健康22例,占2.23%,社会型亚健康23例,占2.33%,躯体合并心理型亚健康93例,占9.46%,躯体合并社会型亚健康74例,占7.52%,心理合并社会型亚健康12例,占1.22%,躯体-社会-心理型亚健康191例,占19.43%。
2.2不同性别间亚健康检出率 其中男生亚健康检出率为55.56%( 255/459),女生亚健康检出率为72.70%(381/524);对不同性别进行比较后发现,女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3不同年级间亚健康检出率 本次调查中发现,一年级发生率为48.4%,二年级发生率为42.5%,三年级发生率为43.2,四年级发生率为44.1;对不同年级进行比较后发现,一年级亚健康检出率高于二、三、四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 论 本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省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64.69%, 与文献[7-8]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医学生群体中的亚健康状态是一个普遍而又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从亚健康不同分型看,大学生较易出现躯体型和躯体-社会-心理型亚健康,从调查结果分析可能以下原因有关:①日常生活不科学: 如不吃早餐、不按时吃饭、女生节食减肥甚至偏食挑食及男生吸烟饮酒等饮食不科学,熬夜、长时间上网及考前开夜车等作息不规律等;②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性,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冲击;再者,大学生性格多变,社会竞争的复杂性、人际关系及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使其思想负担过重。 本次调查还表明,女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与文献[9]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周期和性格特点有关:①女生月经来潮前表现出的情绪波动大、心慌气躁伴乏力、腹痛等不适,多为虚弱体质;②女生性格大都不及男生豁达,易受情感及生活琐事等所困扰而使心情抑郁;③大多数女生好静不好动,缺乏男生自觉持久的锻炼精神。 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关注度,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的状况及其成因,采取合适的干预对策预防和消除大学生亚健康,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志广,杨建宇,任安静.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 18(17):938-940. [2]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 1007-1008. [3]邱倩仪,马金香,邝燕兰,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对比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4):333-336. [4]杨晓林.医学生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78-379. [5]陈文锋,陈群,莫传伟.大学生亚健康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2):197-199. [6]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1-4. [7]邱倩仪,马金香,邝燕兰,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对比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4):333-336. [8]刘欢欢,张小远,周志涛.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筛查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06,22(6):647-649. [9]王俏.我国不同层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10(23):5563-5564.
责编:古斯琪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