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基础 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摘 要】随着中国入世,对外贸易经济业务迅速发展,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迫切需要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均有较高水平的国际贸易人才。这对各级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贸易人才出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改变教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培养方式,深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实用性、技能性和综合性。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国际贸易人才。
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程与教师之间是共生、共建、彼升此长的关系。我们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应该成为教材的二次开发者,因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业知识不断地变化更替,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就显得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以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知识!《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综合型学科,其中涉及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商品学、经济法、报关、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本学科知识的更新,更要能够有意识的广泛摄取相关的跨学科综合知识,注意相关学科间的沟通与综合,加强学科整合,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地把全面的知识奉献给我们的学生,以丰富、生动的知识本身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但其教材内容更新有时会相对滞后。因此,作为新型教师,应不断了解和追踪国际贸易最新发展动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并充分体现前沿性,使教师有能力将学科最新知识介绍给学生,促进学生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并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觉地关注学科动态,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与学习、探讨的热情。
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除了平时注意通过报刊书籍、电视媒体、互联网、参加研讨会等多种渠道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外,还要积极地利用寒暑假定期到外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会进一步升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也会大幅度的提升。更为关键的是,通过企业实习,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破教材的局限,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将国际贸易的实务、活动现场及过程向学生展示,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们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讲到报关环节时,先给学生播放海关作业现场的录像资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进行报关环节的模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会有一个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把一些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对某一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综合性案例教学还可以将前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互融合,达到知识整合、系统化的效果,并可通过案例教学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国际贸易实务》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们如果没有实际模拟操作,亲身体验工作流程的经历,对所学的知识是很难理解和应用的,利用情景模拟教学能有效地弥补纯粹课堂教学的这种缺陷。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学中利用外贸实训平台软件,学生们在网上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模拟操作, 让学生们轮流扮演进出口商、生产商、承运人、质检部门、海关、税务、保险公司和银行等角色,体验整个贸易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要领,这样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中各流程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等等,为将来步人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大大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任务驱动法就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任务要求,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交易磋商环节"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先给出必要的买卖双方及供求信息,让学生自己完成某产品的交易磋商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该任务的驱动下,就会认真查阅交易磋商的含义、流程、各流程的构成要素、表现方式、注意事项等知识,通过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完成交易磋商的设计任务。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校安排就业实习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这种机会,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倍感压力、力不从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贸易人才,学校有义务和责任积极开展教师和学生的校外"再深造"。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和学习, 使学生有机会亲自操作进出口业务。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