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8-22 18:32:25

 摘 要: 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点市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短期性因素主要有两个:春节因素以及雪灾因素。本轮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本轮价格上涨是偶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叠加的结果,本轮价格上涨与我国基本国情和特殊 发展 阶段紧密相关,本轮价格上涨是要素市场化和二元体制改革滞后的必然产物。 分析 今年全年消费价格走势,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 自然 灾害,投资和消费增长较快, 社会 通胀预期较为明显,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也较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价格上涨,翘尾因素,二元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通胀预期 
 



从增速贡献度来看,3月份食品类价格拉动CPI上涨约7.1个百分点,贡献度为85%,比去年同月提高了8个百分点;居住类对CPI上涨的贡献度为12%,其它六类商品贡献度只有3%,均低于去年同月。可以看出,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动力,当前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
(二)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CPI同比增速可分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比如,2008年3月的CPI同比涨幅可分为两个部分:2007年3月到2007年12月的涨幅,以及2007年12月到2008年3月的涨幅,前者称为翘尾因素,后者称为新涨价因素。可见,翘尾因素是上年价格变化而自然转移到当年价格指数的部分,它纯粹是由于统计 方法 导致的,与当年的价格变化情况无关,但却会 影响 CPI同比增速。因此,分析CPI的同比增长情况,需要剔除翘尾因素的影响,重点关注新涨价因素的变化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2月份的春节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3个百分点,低温雨雪冰冻的气候影响1.03个百分点,扣除这两个因素,2月份环比上涨1%左右。如果扣除雪灾的影响,3月份的环比降幅会更大,一季度CPI的同比增速不会超过7%。所以说,当前的价格上涨受短期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本轮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二)本轮价格上涨是偶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叠加的结果
偶然性因素除了低温雨雪冰冻以外,还有去年的瘟疫。蓝耳病的爆发导致许多生猪、母猪、仔猪病死,直接减少了肉类供给,进一步推动了猪肉及其它肉类价格的大幅上涨,整个食品类价格在2007年6月份以后开始两位数高速增长,推动CPI逐月攀高。
趋势性因素是指我国正进入经济发展成本提高阶段。除了石油、有色金属资源、环境资源以外,我国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也将进入长期上升阶段。
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开始进入长期上升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1.5-2.0亿人下降到 目前 的1.0-1.2亿人,而且剩余劳动力以小学文化程度以下、40岁以上、女性为主,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有70%-80%都已转入非农产业,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不到5000万人。受此影响,2003年开始的"民工荒",逐步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农民工工资也在停滞10年以后有较快上涨。由于农村劳动力增速放缓,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总量还将逐年减少,劳动力工资上涨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二)本轮价格上涨与我国基本国情和特殊发展阶段紧密相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主要资源中,只有煤炭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6%,其它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天然气只有4.1%,石油只有8%,铝只有9.7%,淡水只有25%,铜只有26%,耕地只有40%,铁只有45%。随着资源的不断耗竭,这些资源性产品的希缺性成本会越来越高。
同时,我国国际化程度也快速发展,国际传导成为价格上涨的新主导因素。2007年,我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67.1%,累计利用外资超过7500亿美元。目前,我国出口额和国内商品零售额几乎相当,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带动了FDI和进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和FDI这两种需求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在我国早已存在,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出口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这次的影响更加突出。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进口,尤其是初级产品进口这一新的因素对本轮价格上涨的影响。一方面,近两年我国进口高速增长,初级产品进口增长更快。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导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大涨,国际原油价格更是屡创新高。这两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我国进口价格快速上涨。进口价格上涨,同时也刺激了国内同类产品涨价,并推动三大价格指数进一步上升。

(三)本轮价格上涨是要素市场化和二元体制改革滞后的必然产物
  
  我国的水、电、气、成品油等生产要素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远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土地和利率也受到一定管制,价格较低。同时,由于 社会 性管制的缺失,许多 企业 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很少,大多数企业的相关设施、投入未达到国家标准。这些情况导致劳动力、土地、资金、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和要素价格水平大大低于合理水平,使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转变 发展 方式的动力不足。成本低估,一方面使投资回报率和企业盈利水平过高,诱导投资增长和外资流入,另一方面还会降低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增加出口,并引起外贸顺差增大,进而引发流动性过剩等 问题 ,成为价格上涨的需求成因。从供给面看,不仅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而且能源、资源等行业又几乎被国有企业垄断,一旦出现供求缺口,也不能很快增加生产能力,供求缺口会进一步加大,价格会进一步上升。
  我国农业比较收益低, 农村 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一度加速扩大,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但以两种户口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分割体制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对农民工 经济 上吸纳,社会性排斥,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进程,阻碍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缓慢。尽管国家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在耕地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下降,农村 金融 发展滞后的情况下,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一直艰难爬坡。在现行农业生产方式下,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增产潜力进入极限状态,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受生物燃料加快发展、 自然 灾害的冲击,紧平衡被打破,导致食品价格快速上涨。
  
  三、全年消费价格走势
  
   分析 今年全年消费价格走势,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受供求关系紧张、美元贬值、投机增加等因素的 影响 ,以石油和粮食为代表的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一季度,全球各种初级品和能源价格延续上年大幅上涨之势。其中:能源环比上涨8.8%,非能源上涨19.9%,粮食上涨27.3%,油脂上涨19.4%,农业原材料上涨8.7%,金属和金属矿上涨19.1%。3月份,国际油价更是站稳100美元大关,突破115美元,逼近120美元;大米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小麦价格创下28年来最高。
  从 历史 来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各国通货膨胀率的不断升高,而通胀的恶化又刺激了避险资金不断地流入商品市场购买初级产品以求保值,从而进一步推高产品价格。2008年,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推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下行,同时导致大量投机资本从初级产品市场撤离,减少通胀压力;但美国次贷危机也会导致美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大通胀压力。从 目前 来看,后一种影响更大。因此,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的通胀压力加大。
  
  (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自然灾害
  
  雨雪灾害导致的农副产品、尤其是油菜籽供给减少,可能推动2008年食品价格继续上涨。这一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但需要关注的是,养殖业仔猪、雏鸡、鱼苗等冻死较多,对下半年肉类产品和水产品的供给与价格会有一定影响。此外,今年再次遭遇突发性、大范围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在增加。据国内外一些气象专家分析,厄尔尼诺(全球性气候变暖事件)和拉尼娜(全球性气候变冷事件)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今年可能是由前者向后者转换的年份,除了年初的全球性雪灾,今年仍有可能再发生全球性的较大气象灾害。在国际期货市场,对气候变冷灾害的预期导致指数基金纷纷买入粮食期货。今年一季度,我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京、津、冀地区平均降水量仅为常年同期的一半左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再次敲响了气候灾害的警钟。如果全球乃至国内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对国内食品价格乃至价格总水平都会产生新的涨价压力。
  
  (三)投资和消费增长较快
  
  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来看,如果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15%,就很可能出现物价水平明显上升,如果再加上食品价格上涨,必定产生严重通货膨胀。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6%,消费有稳中趋快的趋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食品价格累计上涨21%。今后,仍然有发生严重混和型通货膨胀可能。
  
  (四)社会通胀预期较为明显
  
  有关 研究 表明,一旦通货膨胀率超过4%,通胀预期将可能推动通胀,反过来通胀加速又会加剧预期。如果通胀率进入7%-20%区间内,通胀预期恶化导致惜售、囤积、甚至抢购的可能性就将明显加大。对24个国家和地区的案例分析表明,在通胀率达到8%以后,有65%的可能性是通胀会继续上涨到10%以上,此后的平均通胀峰值达到16%。目前,我国CPI已连续9个月涨幅超过5%,连续3个月超过7%,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人民银行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预期下季度物价继续"上升"的比重仍高达48.9%,由预期引发的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五)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也较多
  
  但是,今年抑制价格继续上涨的有利因素也不少。
  
  1、翘尾因素会逐月下降
  
  2008年各月CPI翘尾因素呈前高后低的态势,1月份是5.8%,为全年最高值;4月份是5.2%,为全年次高值;5月份以后,翘尾因素会逐月下降,9月份以后会下降到2%以下。
  
  2、食品价格将会回落
  
  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特点来看,2008年供给会有较大增长。2005年以来,市场价格低迷、疫情疫病多发、饲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对养猪业造成深度打击,不仅仔猪存栏数量大幅度减少,能繁母猪的数量也大量减少,猪肉生产进入大周期波动。由于母猪的成长时间加上仔猪的成长时间,大约一年半左右,今年猪肉产量会有较大增加。油料作物产量的提高,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今年的产量会有较大提高。受价格上涨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共同刺激作用,预计蔬菜、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供给在2008年年中左右将会明显增加,其价格水平也将出现明显回落。
  
  3、 工业 制成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根据商务部对600种主要消费品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491种,占82%;供过于求的商品101种,占17%;二者合计占到了99%。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价格不可能大范围、大幅度上涨。如果外需下降,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一些工业制成品价格甚至有出现下降的可能。
  
  4、总供求关系会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已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不仅煤电油运紧张的状况会继续缓解,而且部分重化工业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也会全面改变,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供给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瓶颈。在经济增长速度稳中回落和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供求总量关系将向基本平衡甚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总需求对价格上涨的抑制作用将会逐步加大。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抑制通胀的坚强决心。尽管一季度我国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但政府还继续将防止价格持续上涨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有力地稳定了社会预期,而且相关政策也不断完善,执行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综合这些因素分析,在调控好投资、消费、出口等需求增长的前提下,如不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全年新涨价幅度有可能保持在1.5%左右,加上翘尾因素,全年涨幅可能控制在5%左右,并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即使最后的实际涨幅超过4.8%的预定目标,由于年底时CPI涨幅已开始下降,全社会的通胀预期也会明显改善。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