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重庆市工业布局调整及工业园区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8-22 14:34:13

 重庆是 中国 第四个直辖市,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的 经济 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老 工业 基地和国防工业战略要地之一,其 历史 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 发展 。本文通过对重庆工业空间布局及工业园区的 研究 ,提出调整方案与建议,其目的在于增进重庆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和加快重庆经济的良性发展,壮大重庆经济实力。  

一、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 
重庆近代工业萌芽于19世纪末,抗日战争时期,是重庆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1949年重庆解放后,工业布局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首先,在经济恢复时期政府集中精力迅速恢复了一批已经和濒于倒闭或破产的 企业 ,改组合并了一些小厂,还先后在小龙坎、化龙桥、石坪桥、双碑和井口地区新建了一批机械和化工企业。与此同时,恢复了内河运输和公路运输,修建了成渝铁路和三万铁路(三江至万盛),为改善重庆生产力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建设,重庆形成了一批工艺技术设备先进的 现代 工业基地(南线国防工业基地、大足重型汽车基地、北碚仪表工业基地、西彭铝业基地等);通过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建成区内老国有工业基础的改扩建(重点改扩建了重钢、特钢),在原料、配件等方面,基本满足了新基地工业配套的需要;通过各个时期对相关企业集聚,提高我市工业城镇和工业片区的集聚效益(土湾地区和弹子石的纺织染整成龙配套,形成了纺织工业的综合能力。)从1983年机械工业和科研单位向城区集结,重庆的工业生产能力配置和布局进一步合理,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1985年,除万、涪、黔外,原重庆拥有各类工业企业727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9.37亿元,比1949年增长42倍多。全市工业用地188.67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市幅员面积23113.95平方公里的0.82%。 
重庆直辖市由原重庆市和四川省辖的万县、涪陵、黔江三个地级区市构成。因受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丘陵、山地长江、嘉陵江、乌江的分割地貌 影响 ,其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仍具有直辖市成立前留下的按行政区划和地形地貌分治布局的特征,即除以涪陵、万州、黔江三个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中心分别布局了一部分工业企业外,多数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在特大中心城市的主城区、郊区和沿成渝、川黔、襄渝铁路及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而分布,使重庆工业企业形成了分片布点、有机展开、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仅原重庆市而言,即由15个工业片区、郊区的6个卫星城、10个工业小城镇和30多个工业点及遍布城乡的区县工业、乡镇企业所组成。鉴于重庆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所占比重近70%,是我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少数省市之一。 
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两大国家级开发区,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对外开放的窗口,是重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基地和依托,已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 社会 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98年,高新区各综合经济指标高速增长,技工贸收入增至111亿元,工业总产值85亿元,利税总额11.7亿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87.4倍、75.9倍和68.8倍,工业总产值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8.0%和5.3%。近几年,按照国家批准的以渝北区为主的北部新城开发步伐加快,依托两区一城,并在区域内外利用"两区一城"的体制、 科技 、人才和政策优势,布局和发展一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及工业(科技)园区,市级有关部门的区县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及实施之中,这对调整和优化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依托"两区一城"而兴的工业(科技)园区在主城区内已有10多个;远离"两区一城"的远郊区(市)县即分布在原永川、涪陵、黔江、万州地区的在建和拟建的工业(科技)园区有20多个。这些工业(科技)园区内拟发展和布局和分行业门类广泛,普遍涉及 电子 信息、生物工程、生态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汽车、摩托车及配件、食品加工与制造、仪器仪表、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开发及冶炼、皮革加工及制鞋、纺织及服装加工、非金属矿开发及建筑材料、房地产及综合开发、 金融 证券、 旅游 产品制造及旅游资源开发、商贸流通和运输业,等等。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方面。 
1.抗战内迁企业的不合理布局,给重庆工业布局调整和改革发展增加了难度。 
由于抗战急需等原因,绝大部分内迁工厂在对重庆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市场等都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既无勘测又无规划,漫无系统,仓促兴建,工厂区和居民区犬牙交错,布局极不合理。生产分布也很不均衡,产地与原料、燃料、消费等严重脱节。许多工厂畸形集中于旧城区四周的南岸、江北、大渡口等地。当时,在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内,集中了全市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企业,所属各县及郊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市95%,其工业总产值还不到20%。纺织工业的原料95%需要从省外甚至要从国外购进。这些企业在解放后经改扩建,成为重庆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曾为国家和重庆发展做过重大贡献的企业,许多已面临困境,步履维艰,有的已经和即将破产或关闭。战时布局遗留的这些问题,在内迁企业基本上都变为老字号国有企业的今天,既给重庆工业布局调整增加了难度,也严重制约了重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工业经济效益的发挥。 
2、重化工业集中在主城区过多,"三废"治理难度很大 
据统计,城区内有392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分布于长江的茄子溪至朝天门和嘉陵江的井口至朝天门的沿江两岸,成年累月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影响城区生态环境。以大气被污染造成的危害为例,在对渝中区两路口的大气污染采样 分析 表明,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浓度达0.52克/立方米,重庆成为了全国降酸雨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又由于集中在城区的390多家污染型企业排放出的废水和废渣,导致长江、嘉陵江城区段江水中的废水及污染物负荷量高出其它江段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给"三废"治理和保护水源带来了很大困难。 
重化工业在主城区集中过多,已严重影响了我市城市环境质量。1995年以来,主城区空气环境污染均居全球十大重污染城市之列;1998年,重庆市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居倒数第三位。 
3、"三线"企业高度分散,给专业化配套协作和规模化经营造成困难 
在1964-1976年间,仅原重庆市就有80多家工厂布局在缙云山、云雾山、巴岳山、箕山、桃荡山的山沟之中。这些企业在"六五"末期只对少数选址不当,钻山太深的企业作了关、停、并、迁的调整,但还有一部分三线企业未列入调整改造的规划中去。四川重型汽车制造厂引进的先进工艺和设备,60年代建在大足县,是全国的独生子,其产品国防和民用都大量需要。但是它的发动机、齿轮、弹簧等大量配套却布局在綦江县、市区的磁器口、化龙桥等地,造成该厂每天要用几十辆汽车在100多公里的成渝高速公路上往返奔驰,不但大大增加了工厂成本,而且增加了运输的紧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4、工业园区规划起点较低,布局不够合理 
据了解, 目前 重庆已经规划和建设中的工业(科技)园区有诸多不足,一是有的工业园区政府主导不够,规划与布局研究不充分,缺乏 科学 论证,在布局和建设上存有盲目性。二是起点较低,有的主导产业选择起点低,技术含量不高;有的对工业园区的内涵和应具备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都不清楚或缺乏认知的情况下,就追风仓促上马。三是不落实,有的名曰是已规划或挂牌的工业园区,但其内的土地、项目、资金、开发商等均不落实;有的园区主管部门在招商会上竟然印发一些含混不清的宣传品,在客商、专家问及时准也说不清。四是规模偏小,有的园区规模达不到相应的产业聚集要求和起点经济规模。五是有的区县的工业园区纯属官方一厢情愿或个别商家为炒地皮而设,造成土地长期荒废,损害农民利益,群众意见不少,个别的甚至搞权钱交易。六是布局上,主城区多,渝西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经济区少,这对加快重庆重新规划的"三大经济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和推进全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很不利。 
二、重庆工业布局调整对策及工业园区规划的建议 
重庆应根据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总格局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出台配套政策,努力攻克难点,争取在"十五"计划和2010年乃至2020年间,形成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全新的空间布局格局。其主要对策与建议如下: 
1、抢抓西部开发大机遇,结合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确立新的布局模式 
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 理论 ,结合重庆 自然 条件、区位状况及产业基础,建议在21世纪初叶,重庆工业及国有企业布局调整,要在整体开发大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带、三峡库区经济区的大构架下,以"点――轴系统布局"模式为主,综合运用都市圈层布局和 网络 布局模式为辅的空间布局模式:"依托中心城市,开发两大轴线,都市圈层展开,网状推进布局",即依托重庆主城区特大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和辐射作用,开发以沿长江和成渝高速公路为主轴的两大经济带及以318、319、210、212、襄渝、渝黔、渝怀等 交通 干线为次轴发展极,以特大都市圈层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等地区中心城市为增长极,县区中心城镇为增长点,沿交通干线布局,走廊带两厢的"一心多极、圈层拓展、网络推进"式结构体系。全市包括国企在内的所有企业,都要遵照新的布局原则和目标,按照企业的产业分工和国企改革的行业和所有制"进、退"方向,分别进入主城区、都市圈层、卫星城、工业点和相应的工业园区内,经过国企三年改革攻坚和"十五"期及到2020年的努力,要逐步形成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以城市为依托,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布局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独特、布局合理的空间体系。该布局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实施"退二进三"和"退工还绿",逐步疏散中心城区部分传统产业,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利于加强重庆特大中心城市的辐射服务功能,强化中心城市在金融、交通、通信、商贸流通、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利于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长江三峡库区经济带和渝西经济带开发,形成沿江、沿路开放型经济带;有利于带动万州、涪陵库区和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克服计划布局模式造成的不合理布局,形成国有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和一、二、三产业的区域性合理分工与布局。 
2、突出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实施"退二进三"和"退工还绿",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重庆主城区东起铜锣山,西至中梁山,北起井口、人和、唐家沱,南至小南海、钓鱼咀、道角,面积600平方公里。是重庆工业和国有企业最多、最集中,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区域,是国有经济和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和重要依托。根据全市国有经济调整和产业布局总体原则与目标要求。这一区域未来布局重在实行对现有工业企业的"退二进三"和"退工还绿",即包括国有工业企业在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凡有条件的都要逐步向外调整疏散,利用级差地租转向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大商贸、大流通、大金融、大交通、大市场和小运量、无污染、低能耗的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增加主城区绿化面积;并禁止在主城区布局高能耗、重污染、大运量、占地多的工业企业,以强化和确保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因受地理条件和两江分割限制,这一区域布局应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同时,要逐步体现都市圈层结构和沿江沿路通道网络布局的特色。 
渝中区组团布局:该区是重庆直辖市现实的 政治 、金融、商贸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是水陆客运交通枢纽,是特大中心城市的CBD即中央商务区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域。这一组团中的工业企业必须尽快向外层疏散或"退二进三"和"退工还绿",搞好渝中区大都市重点景观周围企业外迁工作,培植一批都市小园林和场地绿化,并不得在渝中区再布局新的低技术含量工业企业。 
主城区组团布局:主城区内的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必须遵循总体布局原则,实施战略性调整,改变布局散、乱状态,按照产业和区位新的布局分工,分别向主城区内的优势区位相对集中,在主城区圈内形成11个新的组团: 
――五里店、红旗河沟和观音桥组团。结合北部新城开发,主要布局和发展商贸、房地产、外经贸和电子信息产业,有关工业及国有控股行业企业尽可能向外转移。 
――石桥铺、大坪、杨家坪三角组团。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布局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对区内现有一般加工工业实施调整、改造或外迁,以提高档次和水平。 
――南坪组团。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布局和发展科技、商贸、旅游和电子信息及数控机床等产业为主。 
――大石坝组团。应以布局和发展金融、贸易、文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