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5)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8-22 10:12:17

 [关键词] 金代 元代 北方  经济 

[提 要] 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虽久经战争的摧残,但很快得到恢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在以往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基础上,通过勤奋劳作和改进生产力,顽强 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经济状况良好。粮食、桑麻、纺织、冶铁、煤炭、商业等方面仍呈发展势头,又强化了官营手 工业 、畜牧业等优势特色。金元时期的 社会 经济并未随经济重心南移而衰落,仍是发展着的经济,和平时期也曾繁荣昌盛,某些方面不亚于甚至超过南方。 
史学界普遍认为,南宋或更早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至东南地区。我们在此不表异议。但是,关于经济重心南移 问题 容易引起认识的误区,即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即是北方经济的衰落。因而对金元时期的北方经济先入为主,不再重视,对有关史料或视而不见,或有意忽略甚至做歪曲的解释。加以金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往往产生一种偏见,只看到其破坏之处,看不到其建设之处。因此,笔者在 研究 过北宋北方经济基础上,不揣冒昧地延伸至金元,对其经济状况予以探讨并向史学界讨教,以利于 中国 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各地区经济恢复与发展 
1.河北 
金代初年的河北中部地区,据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出使金国的许亢宗亲眼所见:"东自碣石,西彻五台,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例如涿州(今河北涿州)即是"人物富盛,井邑繁庶。"这一广大地区做为燕京经济发展的腹地,显然与燕京的高度繁荣相适应。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南宋使者楼钥进入河北境内后,发现"自此州县有城壁,市井繁盛,大胜河南……自南京(今河南商丘)来,饮食日胜,河北尤佳。可知其民物之盛否。"并特别指出定州新乐县(今河北新乐东北)"尤繁庶"。安州(今河北安新)原为宋朝的边防顺安军,至金朝变成内地后,发展成为富庶之地。原来作为国防工事的塘泊,得到充分利用,夏季"有菰蒲、菱芡、莲藕、鱼虾之饶",秋季水退后,"土壤衍沃,则得禾麻麰,亩收数种之利。"而且"舟车交辏,水行陆走,无往不通,贸迁有无,可殖厥货。故人物熙熙,生涯易足,民淳事简,素号易治。"献州(今河北献县)州城及周围大部分土地盐碱化严重,"几不可以种植",只有东北一带"有田宜稼,独异其余,乃沃壤也。"但"去城十里外,膏腴月无月无,连阡接陌,桑荫障目。"也即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状况良好。冀西北的昌州、抚州(今河北宣化一带、张北一带)牧区也是"素号富实"。另外一些地方比较落后,如滦州石城(今河北唐山东北)等地"地瘠民贫,所种惟黍稗而已"。作物单调,品质不高。 
之便风,亦不浃旬日而可至……其稻粱黍稷、鯯鱼虾鲊,不可胜食也……虽斧斤不入山林,而林木亦不可胜用也。其富商大贾,货置丛繁……其人烟风物富庶与夫衣食之源,其易如此,而势均州郡。"大定十一年(1171年),金世宗亲临此地,下令"此新仓镇人烟繁庶,可改为县。"此地以盐起家,"盐乃国之宝,取如坻如京之义,命之曰宝坻,列为上县。"一个有着雄厚农业、渔业、手工业(盐业)基础、 交通 便利而商业昌盛的新县城诞生了。至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甚至曾升格为盈州,可见其发展势头之强劲。永济县(今河北丰润)也是新兴县。原来只是永济务,但"出丝枲、鱼盐,所宜稻梁黍稷",而且民物丰衍,赋入繁阜,大定年间升为县,并一跃"为蓟郡诸县之最"。总的来看,金代河北许多地方的经济状况不亚于或超过了北宋。 
金元交替之际,战争摧垮了河北经济基础。但进入和平时期后,渐渐得到恢复,重新发展。元世祖时马可波罗在大都等地看到的,就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如大都(今北京):"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其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称也。乃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都市。其中仅回回商人中统四年就多达2953户,"多系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由北京南下至涿州路上,"沿途皆见有美丽旅舍,美丽葡萄园,美丽园囿,美丽田亩及美丽水泉",涿州则是"一大而美丽之城"。自涿州向西至太原途中,"沿途皆见有环以城垣之城村及不少工商繁盛之聚落,与夫美丽田亩,暨美丽葡萄园,居民安乐。"在马可波罗的眼里,中国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所以其叙述不免会有夸张,但至少有一点我们是可以感受到的,即他在北方所见所闻,已看不到任何战争后的创伤。又如真定府在元世祖时,"时和岁丰……镇之士民轻裘绥带,鸣丝跕足丽,嬉游宴衎……内则连甍楼栋,井肆夥繁,河朔兵余,独称万家之盛。外则阡陌纵横,耕桑弥望,熙熙然为乐郊之民。"一派欢乐繁荣景象。其他地方也多称富庶。如渤海之滨的昌黎(今河北昌黎),"山辉川媚,物夥民繁,利足鱼盐,土饶沃壤。"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也是"古称土壤肥饶,溉以西山紫泉之水,故凡植物丰畅茂遂。"顺州(今北京顺义)"地沃而民淳,自国家罢兵百年,涵濡抚育,生殖日敏(繁?),蔚为饶郡。"龙庆州(今北京延庆)"地沃衍宜粟,粒甚大,岁供内膳","沃壤岁常丰";宣德府(今河北宣化)"原地沃衍,多农民,植宜蓝靛草,颇有业染者,亦善地也。"奉圣州(今河北涿鹿)也是"川流交贯,树艺茂盛。"都是土地肥沃, 自然 资源丰富的好地方。元代中期,邢台、南和(今河北邢台、南和)等县利用澧河浇灌稻田,"近水农民久蒙利益。" 
2.山东及部分淮北地区 
元代山东的经济形势,可从马可波罗在元初沿运河南下的记载中窥见一斑。 
沿途在在皆见有不少环墙之城村,外颇美观,内甚繁盛……执商工业,适于生活之百物悉皆丰饶。 
自东平至济宁路上: 
(济宁)颇富丽,工商茂盛……此城船舶之众,未闻见者,绝不信其有之。此种船舶运载货物往契丹、蛮子之地,运载之多,竟至不可思议,及其归也,载货而来,由是此二河流来往货物之众可以惊人。 
沿途所经诸地,在在皆见有环墙之城村甚众,皆大而富丽,工商茂盛。 
自徐州至邳州路上: 
(邳州)城大而富贵,工商业颇茂盛,产丝甚饶……在此城见有商人甚众,运输其货物往蛮子境内,及其他数个城市聚落。此城为大汗征收赋税,其额甚巨。 
经行美丽丰饶之地,其中颇有带羽毛之猎物。 
一路三四百公里下来,到处都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动植物茂盛,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业繁荣,人烟稠密。途中没有提到的东昌路(今山东聊城),也是"习俗和睦","人多读书","地平土沃"。窝阔台汗末年,自武城(今山东武城)至新泰(今山东新泰),"行于野则知其为乐岁,出于途则知其善俗","东州既为乐土",四方之民纷纷移居而来。青州(今山东青州)是传统的经济发达之地,至元年间仍然保持着良好状况:"路冲当水驿,市早集商船。鹅鸭皆成队,鱼虾不费钱。"至少反映了商业和养殖业的发达。而位于胶东半岛的登州、莱州(今山东蓬莱、莱州)的经济状况,则比较差些。登州虽"擅利鱼盐",但"土田狭窄,瘠卤半之",农业落后;莱州"男通鱼盐之利,女习缉纺之业",但"其地瘠薄,负海舄卤,蚕谷少而人民寡"。同样由于自然环境原因,农业落后,人口稀少。 
金代河南主要在黄河以南地区,不包括现在的豫北地区。河南南部自北宋时就是地旷人稀,经宋金战乱且又为宋金边防地区,至金代长期仍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在金代盛时的金世宗朝,还是"人稀地广,蒿莱满野"。尤其是陈州、蔡州、汝州、颍州(今河南淮阳、汝南、临汝、安徽阜阳)等地"士旷人稀",所以采取"徙百姓以实其处,复数年之赋以安辑之"的政策,以发展当地经济。个别地方如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则是"地腴俗厚,而民富庶,侔于他邑。" 
河南北部的经济状况始终比南部优越。开封两次为金朝首都,城市建设尤其是宫殿建设一度恢复到北宋盛况,重新成为人口最多、商业兴盛的大都市。怀州、卫州(今河南沁阳、卫辉)金朝分属河东路和河北路,"风气清淑,物产奇丽",如卫州"土温且沃……稻塍莲汤,香气濛濛,连亘数十里。又有幽兰瑞香,其他珍木奇卉,举目皆崇山峻岭……真所谓行山阴道中。"秀丽的风光反映着良好的经济环境。怀州大雄山南有泉水通于沁河,"上下数十里,灌溉田园,植竹种稻,获利益多。"都是北方少见的江南气象。属大名府路开州的清丰县(今河南清丰),"魏地之大邑也,桑麻四野,鸡犬之声相闻。"而金世宗时的相州"土地平旷膏沃,桑枣相望"。经济状况良好。 
豫北卫辉路、怀孟路(今河南卫辉、沁阳)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中持继发展。卫辉路"地当冲要,泉城水温","民情颇事商贾,地饶俗淳,勤于播种";怀孟路"土壤腴润,其民纯实……虽地有肥硗之殊,而颇宜五谷,风俗尚俭。"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怀孟路修建广济渠,长677里,经济源、河内、河阳、温、武陟5县,"民田三千余顷咸受其赐","甚益于民",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卫辉路朝歌县(今河南淇县)是一片沃土,蒙哥汗五年(1255年)升格为淇州,"连甍表植左右闾,日中市集百货俱。荒榛一旦为亨衢……夫耕妻织园有蔬,桑无附枝麦两塗。芃芃翠浪西山隅,昔焉糊口今嬴余"。不但全面恢复,而且有了很大发展。新乡县更是"桑土衍沃,浸以清泉之润,民俗敷阜。"肥沃的土地加以丰富的水源,造就了一方富庶;汲县(今河南卫辉)"居天中,实通都剧邑,百物夥繁,合散于此。" 是商业繁荣之地。至元十三年前后,汲县新增垦田700顷,标志着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包括今河南大部的河南江北行省在元代的整体发展,时人有着深刻的感受。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即有人言:"河南先民疏士旷,田价至弱……逮今民日生集,丛蓁灌莽,尽化膏沃,价倍十百。"此时距元朝建立仅30余年,土地价格以数十倍上百倍的幅度增长,显然是因为人口猛增,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并能生产出越来越多的财富。故而,元朝末年汴梁人对和平时期的河南经济追忆道:"河南提封三千余里,郡县星罗棋布,岁输钱谷数百万计"。元政府每年在此征收税粮2591269石,仅次于江浙省而名列第二,占全国总数12114708石的21.3%。至少可以说是北方诸省中贡献粮食最多的省份。此外还承担着数额巨大的竹木岁课,以元文宗天历元年为例,即有竹269695竿,板木58600条,额外竹木1748锭30两。此外还有矾课2414锭33两,也是全国最多,并占总数2449锭的99%。 
地处太行山区的山西,宋金时为河东路。在北宋时,就因自然环境较差而为北方最贫穷的地区。入金以后,再经开发,虽然达到"人稠地窄,寸土悉垦"的地步,毕竟可垦之地有限而且土壤大多贫瘠,正常年景粮食尚难自足。"河东多山险,平时地利不遗,夏秋荐熟,犹常藉陕西、河南通贩物斛。"金世宗也指出:"此间地一岁所获,不能支半岁。"不过经多方辛勤努力,也常获得大丰收。如大定二十一年,"比闻今岁山西丰稔,所获可支三年"。 
在古代山西史中,以金朝时文化最为昌盛。如元好问言:"晋北号称多士,太平文物繁盛时,发策决科者常十分天下之二,可谓富矣。"而晋中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洪洞)据说是"家置书楼,人畜文库。"比北宋时的落后面貌大为改观。由此可以折射出当地经济的发展。 
晋地土厚而气深,田凡一岁三艺而三熟。少施以粪力,恒可以不竭;引汾水而溉,岁可以无旱。其地之上者,亩可以食一人。民又勤生力业,当耕之时,虚里无闲人。野树禾,墙下树桑,庭有隙地,即以树菜茹、麻枲,无尺寸废者。故其民皆足于衣食,无甚贫乏家,皆安于田里,无外慕之好。 
5.陕西等西北地区 
蒙元统治陕西以后,即着手整治战火之后残破的陕西经济。窝阔台汗五年(1233年)陕西长官田雄披荆棘,招流民,"教民力田,京兆大治。"尤注重水利工程的修复。三白渠"自元代金以来,渠堰缺坏,土地荒芜,陕西之人虽欲种莳,不获水利,赋税不足,军兴乏用。"窝阔台汗十二年(1240年),朝廷设宣差规措三白渠使和副使,调拨大批劳力与物资予以修缮。蒙哥汗二年(1253年)大封同姓,因忽必烈为同母弟中最年长且贤者,特意让他在南京路(今河南开封)和关中任选一地。由于南京路"河徙无常,土薄水浅,舄卤生之,不若关中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陆海",遂选关中为封地。"天府陆海"自是古时名声,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但看来关中已有所恢复,胜过当时的河南。又经忽必烈治理,"关陇大治。"至元初,又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以西募民垦荒屯田数千顷,经三年努力,"屯成,果获其利。"西边的凤翔府(今陕西凤翔)也很快恢复发展。至元中,在地方官的倡导下,修建了一条50里长渠,引汧水灌溉农田3000亩,并带动起水渠沿线一串菜圃药园。"岐人惠之",以知府高良弼的姓氏命名为高渠。 
元朝中期陕西经济达到兴盛期,正如苏天爵 总结 的那样:"关、陇、陕、洛之郊,号称沃土,国家承平百载,年谷丰衍,民庶乐康";盛极而衰的转折是元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年),"然自致和之秋,军旅数起,饥馑荐臻,民之流亡,十室而九。"战乱又一次打断了经济发展势头。但随即采取措施发展生产。次年即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便兴修洪口渠,引泾水入白渠,灌溉泾阳、临潼(今陕西泾阳、临潼)等5县农田7万余顷。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又一次修建泾渠,灌溉面积达到45000余顷。照此数字,已经超过北宋,即使数字夸大,也表明元代陕西经济又一次有所恢复并顽强发展。 
西夏中心地区农业主要依靠汉唐时建造的古渠,一名汉延渠,一名唐来渠,受益面积9万余顷,但在战争期间废坏淤浅。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西夏中兴等路行省予以修复,"溉田十数万顷,人蒙其利",灌溉面积有所扩大。随即又在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凉、甘、肃、瓜、沙(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安西南、敦煌西)等地兴修农田水利,开发水田,吸引来归业人民四五万户。当地经济再次走向发展道路。如西凉即"出产小麦甚饶。"元世祖至元末年,"宁夏户口繁多,而土田半艺红花",朝廷恐怕粮食不能自给,令改种谷麦。红花既是染料,又是中药,果实还可榨油,是一种有很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宁夏人民因地制宜,广泛种植,显然是因为能获取更多的收入。"土田半艺红花"或许有夸张,但已成为一个专业化很强的经济作物区则是无疑的。至于口粮问题,元政府片面重农观念大概是多虑的,农民不会饿着肚子经营经济作物。要么是另一半土地可提供足够的口粮,要么是可向附近地区购买。总之,"半艺红花"是当地经济发展到新高度的体现。 
在现今的新疆,元朝史料表明一些地区境况良好。如耶律楚材在今霍城县克干山南麓的阿里马城看到:"附郭皆林檎园囿……附庸城邑八九。多蒲桃、梨果。播种五谷,一如中原。"今喀什一带,"居民为工匠、商贾。有甚美之园林,有葡萄园,有大产业,出产棉花甚饶。有不少商人由此地出发,经行世界贸易商货。居民甚吝啬窘苦,饮食甚劣。"果品业、棉花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只是这些成果都被剥削,劳动人民生活仍贫困不堪;现莎车一带"居民百物丰饶";现和田同样"百物丰饶,产棉甚富,居民植有葡萄园及林园。"可以说新疆和内地同步发展,有的地方农业不亚于内地,有的方面如棉花生产领先于内地。 
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发祥于东北的黑龙江省白山黑水之间,东北地区因而进入一个新的重要的开发时期。 
咸平府(今辽宁开原北)及相邻的临潢府路(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是又一重要经济区。"其地肥沃","彼地肥美,异于他处",大定年间将奚人六猛安移居于此后,"精勤农务,各安其居。"临潢府路中的泰州(今吉林白城南),早在金太祖时,就因土地肥沃而迁徙万余户屯田于此。临潢府所属的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已位于草原,也开垦出大面积耕地,仅两个部族争夺的一片土地就有6万顷之多。临潢府路的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北)在辽代即建有行宫,"宝货多聚藏于此",至金时仍"比他州为富庶"。咸州即咸平府以北地区,金初已是"州平地壤,居民所在成聚落,新稼殆遍,地宜穄黍。"农业生产颇具规模。 
元代相关史料欠缺,我们所看到的主要是在这一地区和籴与粮食外运情况。在《元史》卷96《食货志? 市籴》中,所记载几乎全是元世祖时的事例,凡22年次,明确所在地者29地次,在本区者13地次,列述如下: 
中统五年,谕北京等路市籴军粮。 
二十一年,以钞四千锭,于应昌市籴;发盐引七万道,钞三万锭,于上都和籴。 
二十三年,发钞五千锭市籴于净州(今内蒙四王子旗西北)、沙、隆兴路。 
和林在我国现境外暂且不论,仅在内蒙者就有10次地,证明当地及附近地区能够提供大量的余粮。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曾在辽阳路懿州(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锦州(今辽宁锦州)以钞30万锭和籴粟豆10万石,运往大都。在金代发展基础上的东北经济,继续着北粮南下的历史贡献。至正十二年(1352年)又在辽阳和籴粟豆50万石,[9](卷42)表明生产继续增长。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