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中国农业史的起点与农业对草地农业系统的回归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8-22 09:13:02

 --有关我国农业起源的浅议

[摘  要]农业起源于以伏羲氏为代表的草地畜牧业 时代 。以籽粒生产为主导的神农时代相继发生。其间应存在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长短,因地域特点而异。例如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过渡时期可能较短,由此而西而北,过渡时期可能逐步延长,甚至长期停留于畜牧业生产系统。伏羲时代不仅体现了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它还具有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时空特征的地理 历史 现象。过去把神农氏作为华夏农业起源的象征,是囿于'辟土殖谷曰农'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偏见,不仅抹煞了整个伏羲代表的历史阶段,也割裂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模式,终于泛化为单一籽粒生产为主的"以粮为纲"单一农业系统,使土地利用偏颇,文化多样性受损,最终导致了生态、生产两败俱伤,形成举国为之忧虑的"三农 问题 "。农业的实质是 自然 生态系统遵循一定 规律 而 发展 的多阶段的农业化过程。 目前 在 社会 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逐步从单一谷物生产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弊端,领悟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这无疑是我国农业向生态系统的回归,在我国农业中出现天、地、人和谐发展的曙光。



the original pastoral-agronomy system

Abstract:Agriculture was initiated from pastoral land during Fuxi's period in China and followed with the grain oriented production during Shengnun's era. Between the two eras there was a transitional phase with its length varied in accordance to geographic features of regions. For instance it might be short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se and Yellow Rivers , while the length might increase along to direction towards the West and North and even bEing dragged in the pastoral-animal system for a long time. Fuxi era not merely indicated a particular format for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but also had the nomadic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a geo-historical phenomenon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erms of its spatial and time features. Shengnun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symbol of initiative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However this view is bias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idea regarding that farming means only land plough and planting. This biased view has not only totally ignored the whole Fuxi's era but detached the integral agro-ecosystem and finally resulted in mono agricultural system with grain production as it core. Furthermore it has resulted the unbalanced land use and damaged cultural diversity and both ecology and production bEIng suffered and leading to the nation-wide worries in terms of farming, farmers and farms. The very nature of agriculture is natural ecosystems in agriculturalized process with multi stages and follows certain rules. With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we have gradually comprehended the integrity of ecosystem of agriculture from the defects embodi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arming culture of mono grain production, which is undoubtedly a sign for Chinese agriculture returning back to its pastoral-agronomy system originally. We seems near to the daw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history;Fuxi; Shengnun; agricultural system of pastoral land

的起源,是人类内在的创造力形成的重要标志,人类由此开始进行真正的生产活动,因此,农业起源的 研究 ,是近年来考古学、 历史 学、人类学、 社会 学、农史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主要探讨的是农业起源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等 问题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多种 中国 农业史都是以神农氏为中国农业的起源。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一、农业发轫于伏羲 时代 
古代先民抽象思维不足,对历史事件往往给以拟人化的诠释。伏羲是传说中华夏最早的始祖,他的夫人女娲氏炼石补天,表征了人类社会"开天辟地"的萌芽阶段始于伏羲时代。而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初的特征之一,因而农业应该发生于此时。
农业的本源是以采集渔猎为特征的原始农业系统。由此衍生不同的农业系统分支。农业系统分化的原因,其初始阶段的决定性因素应为 自然 环境条件。人类出现的初期,采集、渔猎而衣食,几乎完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天然组分。这时自然生态系统所依存的生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 的基础。
人类的农业活动既然依存于自然生境,并且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农业化加工过程,当然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分布区域的分异,而呈现不同的农业生态系统。
其中一支,生活区域以干旱草原带为中心,草原广阔,牧草丰美,形成依靠畜牧业为生的传统,饲养的家畜以牛、羊、马等有蹄类草食动物为主,因地区不同,也广泛分布骆驼、山羊等。这一时期人类维护畜群的正常繁衍,使之免受野兽的侵袭,而畜群供给人类衣食所需。可以认为草地、家畜和人之间组成了草-畜-人系统,做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分而存在,保持了相对和谐的生存状态,于是出现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这就是畜牧区的由来。这时人类跟随畜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茹毛饮血"、"穴居野处"。这时与其说是人放牧家畜,不如说是家畜引导着人的适应性生产行为。
所谓适应性生产,就是对自然生态系统因势利导以获得生产效益,而不作特殊农业投入的生产行为。由此发生自然和人类结合的游牧系统,即最初的草地农业系统。畜群依照草地牧草与水源的分布状况而不断转移,人跟着自己的食物源--畜群而游弋。这种"草地-畜群-人群系统"与狼群跟在畜群后面的"草地-畜群-狼群系统"没有实质性差别,它是一条自然食物链。可能这是人类最早的仿生学。传说中的伏羲氏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在适应性游牧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并实施驯化家畜和种植牧草。正如恩格斯所说种植业始于种植牲畜需要的饲草。[1](P36)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还存在牧民在离开冬季放牧地,春季走上游牧的漫长道路以前,在冷季牧场植被被践踏损坏的草地上,补播当地牧草然后出外游牧。待冷季来临返回驻地时,这里已经生长成丰美的人工或半人工草地,供给家畜度过寒冷的枯草季节,人畜在此安居,这就是游牧过程的冬营地。
在播种牧草的同时,人们可能发现某些植物的籽粒较为饱满,可以采集贮藏,于是出现了以收获籽粒为目的的种植业。我国历史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即滥觞于此。周礼艺文志"草人,掌土化之法,相其宜而为之种",这里说"相其宜而为之种",是种草还是种谷物,并没有明确意指,似乎草、粮并重而以草为主,且种草在先,否则应该称为"粮人"或"谷人",而不必称"草人"。种草应该是农作物种植的先导。
二、神农时代的出现
早期人类的另一支,生活于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冲击平原。这里地处东南季风区的近海区域,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森林茂密,土地肥美,雨水充沛,湿地广布,气候温和,是适宜早期人类活动的温床。人类从这里走出森林,在林缘地带开始采集、渔猎生活,逐步发展家畜饲养业。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他们所饲养的家畜,以林缘杂食动物的猪和草食动物的山羊、鹿为主。广泛分布的湿地,使得放牧养猪曾经在这一带普遍流行(《汉书•卜式传》等多有牧猪记载)。此外适于暖温带疏林生活的雉类也受到人的关注,于是养鸡也普遍发生(孟子,尽心上篇,"五母鸡,二母豕,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足见战国时代猪与鸡饲养普及)。马做为仪仗和战争工具,也是财富的象征和祥瑞的灵物,它受到上层社会的高度重视,[2](P719-720)但对于平民的重要性远不如牛,祭祀用的五牲依次是"牛羊豕鸡狗",[2](P69)可见我国古代无论人间还是"天上",草食动物都受到先民的重视。也偶见以象为食物的记载 ,但难以证明在中国曾把象做为大宗家畜饲养的历史。在良好的水热和土地条件的鼓舞下,很快发现了种植业的巨大价值,在这一地带,以畜牧业为主的时期可能不是很长,就较早转化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系统。这个农耕系统逐步稳定、发展,最终成为华夏农耕文明最早的源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可以证明,黄河和长江冲积平原,无疑衍发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就是以神农为代表的农耕时代。这时劳动工具十分简陋,砍伐林木绝非易事,草地成为开垦农田的主要对象。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带的林缘草地水热条件良好,土壤肥美,适宜农耕。因此直到战国时代的商君书中把"垦草"务农提升为国策(《商君书•算地篇》)。人类由主要利用植物茎叶的营养体转为以利用植物的籽粒为主。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