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基于资本形成差异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8-21 21:42:45

 摘要:资本形成 理论 认为资本形成是 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基于该理论和我国经济"割据"、市场不统一的条件,文章从资本形成模式和形成机制 分析 东西部两地区的差异,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并认为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西部必须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动力源,创新形成像东部那样有效的资本形成模式与资本形成机制。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资本形成 
1   问题 的提出及 文献 回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仅从人均GDP来看,1978年东、西部分别为457.4元、254元,西部为东部的55.53%。1994年,东部、西部人均GDP分别为5438元、2392元,西部为东部的43.99%。1997年,两地区人均GDP分别为8843元、3810元,西部为东部的43.09%,[1]差距是越来越大。2002年东部、西部人均GDP分别为14358元、5514.6元,西部为东部的38.4%。①这些数据印证了 研究 区域差距的学者们的观点:普遍认为区域差距比较大,且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西部各省区经济与 社会 的发展一直都比较慢,到 目前 为止,饥饿和贫穷仍然在困扰着一部分地区。因此,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已经现实地摆在了国人面前。 
思考与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探寻出区域差距形成的原因或 影响 因素。在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文献中,存在较大争议。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经验数据,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林毅夫和刘培林分析 中国 区域差距并指出:中国大陆各省区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重 工业 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符合程度不一致。[2]蔡昉和都阳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发现存在着俱乐部趋同以及条件趋同的现象,认为人力资本禀赋稀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使得西部难以实现和东部趋同。[3]魏后凯认为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4]沈坤荣和耿强则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间的不平衡分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5] 梁琦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非均衡发展加以解释: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表现在东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出口贸易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及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所形成的工业化差异。[6](p198-213)有学者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论述,认为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投入要素背后的制度根源。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市场化程度、所有制结构差异等方面解释区域差距的成因。陈秀山和徐瑛认为上述研究所作的各类因素分析,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并认为区域差距的形成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其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总体上是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往往交织融合在一起,发挥类似于合力的影响作用。他们通过 计算 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塞尔指标描述了区域差距变动状况;根据指标所显示的区域差距发展阶段性,利用投入要素的量和质、要素配置效率、要素使用效率、空间格局变动四个因素的区域差距影响因素框架,分阶段研究了不同时期区域差距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7]  
综上,区域经济差距的成因是 历史 的、 自然 的、 政治 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古典与新古典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来看,资本形成的大小无疑是其决定性因素和关键约束。②发展经济学强调加速资本形成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的一个关键性前提条件。[8](p180)本文就从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资本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差异的进行分析解释。 
2  基于资本形成理论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在发展经济学中,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 现代 化的初始资本。资本形成理论的早期开拓者纳克斯(Nurkse)定义资本形成为:社会不把他的全部现行生产活动,用之于满足当前消费的需要和愿望,而是把其中一部分用之于生产资本品:工具和仪器、机器和 交通 设施、工厂和设备--各种可用来大幅增加生产效能的真实资本(Real Capital)。他认为资本形成过程的实质,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使将来可供消费的资本品的扩张成为可能。[8](p180-181)按照美国的罗斯托提出经济"起飞"理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在成长中实现"起飞",主要是其突破传统经济的不发达状态,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内通过工业化实现基础经济和生产方式的革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罗斯托认为资本在经济"起飞"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资本,储蓄率太低,经济发展就难以"起飞",他把区域内的资本积累率(即储蓄率)达到10%以上作为经济"起飞"的第一个条件。刘易斯(Lewis)更直接地把一国由原来储蓄和投资占国民收入的4%或5%不到的社会本身变为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国民收入12%到15%的经济发展过程,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中心问题"。[9](p15)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与他国或地区的经济差距,取决于其储蓄能力的大小和储蓄率的高低。 
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三要素通过在空间上的移动,来满足特定区域的生产要求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当区域间收人出现不均衡时,其储蓄也会出现相似的不均衡倾向,低收人、低储蓄的区域将不可能有充足的资本进行生产投资。为了维持均衡,资本应从高收人区域向低收人区域流动,从而促使区域间差异缩小而呈均衡的态势。但问题是低收人、低储蓄的区域一般不可能提供良好的投资机会,在理性的纯经济行为下,经济主体在逐利动机下的行为,会导致社会资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集中,并且形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局面,致使区域差距存在并且越来越严重,因此,自发的资本流动是不可能促进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均衡,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措施。在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资本形成差以及经济增长绩效存在深刻的影响。[10] 
2.1 我国东西部资本形成差异的现状 
资本形成的主要根源于储蓄,③储蓄可分为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国内储蓄可再细分为政府储蓄、 企业 储蓄和个人储蓄,相应地表现在资本形成上就是政府融资、企业自我融资以及 金融 市场融资;国外储蓄就是外部融资。所以,从外在表现来看,资本形成来源于自身积累、财政注资、金融市场融资和外资。但这只是资本形成的来源,此时只能称其为资金,而非现实资本,只有当储蓄转化成投资时,资本才真正形成。因此,有效率的资本形成机制不单单指资金的来源广泛,还要具备将资金迅速转化成现实资本的能力。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的数字,在2002年东部地区11个省市资本形成总额为29740.09亿元,占全国资本形成合计额50607.05亿元的58.77%;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资本形成总额为9303.21亿元,占全国资本形成合计额的18.38%,不足东部地区的1/3。④从资金来源的角度看,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无论自身资金积累还是外部资金的引入都严重不足。从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指标来看,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占全国的比例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分别占全国的16.35%、17.77%和17.37%,而同期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59.31%、58.50%和59.45%。在银行方面,代表地区自身积累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指标中,1998年西部地区占全国的16.74%、2000年为17.01%、2002年为16.23%,远低于同期东部地区的62.96%、63.02%、64.48%;在外部资金引入方面,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分别占全国的19.22%、18.26%和17.34%,而同期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55.04%、57.75%和60.95%。在企业上市权益融资方面,西部地区1995年融资14.04亿元,占当年权益融资额的18.09%,1998年融资130.89亿元,占比18.59%,2000年融资255.08亿元,占比19.09%,2002年融资急剧下降到66.29亿元,仅占当年的9.86%;而同期东部地区这一融资比例都在60%-70%。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少,上市融资的规模小,再融资能力不强。再看外资方面,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吸引着80%以上的外商投资额,1995年-2002年东部利用外资额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5.8%-87.91%,而西部利用外资额仅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35%左右。[11] 
2.2  我国东西部资本形成机制差异的演变与比较 
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处于"大一统"的管理体制下,实施的是各地区平衡发展战略,东西区域之间的资本形成机制是大同小异,中央政府在各地区资本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对个人采取低工资、对国营企业采取高利税上缴的方式,集中经济剩余,形成当时资本供给的主要来源,也成了国家支持国有经济部门资本形成高速增长的基础。因此,改革前我国独特的资本形成机制使资本形成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投资,因而也就不存在区域间的资本形成差异。 
改革前,东西部的资本形成差距不是很大,而改革后,差距逐渐加大。有效率的资本形成机制的建立与否是造成东西部地区资本形成差异,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讲,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东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率的资本形成机制,这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大大促进了资本的形成,从而满足了东部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这种机制正是落后的西部地区所缺乏的,因而也就加大了与东部地区的资本投入差距,进而造成了区域经济差距。[12]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 工农"价格剪刀差"的缩小、劳动力价格体系的矫正以及多元产权主体竞争局面的形成,原来的国家通过对个人采取低工资、对国营企业采取高利税上缴的方式控制社会经济剩余的独特资本形成机制逐渐瓦解,政府依靠传统的财政资金进行资本投入的途径受阻,但这时设立了至今仍在运转的支撑经济发展的新渠道--金融支持体制。此时,中央政府依旧凭借强大的国家控制力,在财政能力下降的同时,通过国有银行体系和邮政储蓄系统集中社会储蓄,来支撑国有经济。[13](p115-116)但这种单一的金融制度安排忽略了非国有经济的融资问题。在此金融制度条件下,东部地区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大胆尝试,在国有金融体制外,建立了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机制,进而形成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模式,在进行国有经济改造的同时大大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却没能突破全国统一的金融供给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本形成机制,西部的非国有经济因而遭到资金瓶颈的制约,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国有经济普遍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这种东西部地区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使东西部的差距逐渐拉大。具体来讲,东部地区除国有金融制度安排的资本形成模式以外, 还建立了以下几种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机制: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深圳模式、区域性金融机构及沪、深证券交易市场。[14](p73-77)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东部地区企业的直接融资又提供了便利。可以看到,东部地区以非国有金融机构占主导,这种金融组织制度安排增强了东部地区吸纳资金的能力,促进了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竞争,提高了金融效率;另外,这种金融制度安排还决定了金融机构的投资选择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承受的行政干预较小,经营体现效益原则。[15]上述资本形成模式促进了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东部地区的经济在体制内外均赢得了发展空间。对比而言,西部地区却没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资本形成机制,只能依靠国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作为其资本形成的主渠道。国有金融机构主要是服务于国有经济的,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投资选择上必然受到较多的行政干预,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其主要任务,因而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自1998年国家强调金融风险的防范以来,再加上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股份制改革,国有金融机构逐利性逐渐增强,地方分支机构通过资金上存而成为落后地区资金流向发达地区的主渠道。这样,西部地区一方面现有金融体制使其有限的金融资源遭到扭曲配置流向了投资回报高的东部地区,从而产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缪尔达尔(Myrdal)的"倒流效应"和赫尔希曼(Hirschman)的"极化效应"。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又缺乏向东部地区那样的体制外的金融制度供给。这种状况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资本形成严重不足,经济发展受阻,与东部的差距愈拉愈大。 
改革开放前,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自我积累能力很低,但基于"三线"发展战略,国家通过行政性的计划导向和财政的转移支付,极大地提高西部的储蓄率,加速其资本形成,从而使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差距趋于缩小。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导向逐步形成居于主导,1993年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分权化改革,资本形成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核心行为目标。[16] 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结果也使政府在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中的动员能力的不断降低。从一开始就非均衡发展的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央政府以设立特区等特殊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构筑了地区间的市场化落差,奠定了各地区间市场化差异的基调,使之成为地方政府间竞争的重要初始条件。在此条件下,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主要指东部),在政府间竞争中,资本形成格局的市场化程度也越高,资本形成水平也就越高;反之,资本形成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西部),则越不利于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东部地区则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战略调整的机遇,在除国有经济的资本形成之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形成模式,从而造成东西部经济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基于资本形成理论来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比较合理的。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