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民办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笔者所在的学校,经济系和管理系每年有1000多名学生要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国际贸易原理、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打好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才有可能学习好这些专业课。但是,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形和数学工具来分析问题,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关系,而对于民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教师难教,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很难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更遑论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这样反倒使得微观经济学失去了本来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既保留微观经济学原本的特色和学科体系,又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个经济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1 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合适的教材
民办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新兴的高校层次,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在很多课程教材的选择上都还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教材。比如,笔者学校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一直使用的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该教材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体例上在国内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上都是上乘之作。但是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该教材内容非常繁杂,内容也比较深,体系严密,逻辑性太强,除一小部分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同时,由于生源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程度相差很多,给老师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最近几年市面上的标明针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微观经济学教材逐年增加起来,但是水平也参差不齐,基本内容没有太大差别,缺乏特色和针对性。而国外的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相对于国内的教材来说,趣味性强,难度也不大,但是,相对来说逻辑比较分散,也不完全适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因此,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对于提高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必要。
1.2 学生缺乏经济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笔者所在的高校,在江苏省内历年高考招生中,其录取分数在独立学院中始终名列前茅。但是,就学生本身而言,多年的应试教育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中更希望老师提供结果,然后记住结果,为应试做准备,从而失去了经济学教学本身的逻辑性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如果教师推导了各种模型的分析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数学分析方法,对于一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又往往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产生厌倦甚至厌恶的情绪,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1.3 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微观经济学的教材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和模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现实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理解生产论和成本论的相关内容。而我们的教材中的很多案例都是以西方国家的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大多描述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缺乏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实例。当这些例子中提到的现象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现象有所出入的时候,学生就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差别,也很难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甚至会对理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1.4 教学条件有限,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一个教学班一般都有100多个学生,从而导致教师对于课堂内容控制力有限,很难组织起规范的案例讨论,教师也很难掌握所有同学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另外,由于母体学校的特色,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工科实践基地建设,忽视经管类实践基地建设的问题,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有限,缺乏具有经管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导致学生只是在课本中学习,而很难具有实践的机会。
2 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2.1 尝试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编写一本适合本校学生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对于改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教材编写的方向,可以以现在使用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为蓝本,删掉一些对于三本院校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内容,从而避免了内容的繁杂性而导致的学生的畏难情绪。例如,可以保留从供求入手,弹性的分析,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市场结构理论和要素理论。而对于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等相关内容可以合并成一章,简要介绍,只要学生把握基本内容即可。从大的框架下可以增加相关的教学案例,如每个章节前面增加导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每章结束后,添加一两个案例或相关的事件,引导学生用本章学过的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每一章的内容中,大部分知识点应配有相应的简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每章结束后,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配合相应的题目加以巩固。
2.2 实施互动式教学
相比于一本、二本学生而言,三本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弱,但是,学生相对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也比较强,一旦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是有能力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
2.2.1 适当分组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一个班100多个人,教师很难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教师可以把10个左右的学生分成一组,每一组设一个组长,上课时候要求同一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组长也可以轮流,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就会变得顺畅许多。 2.2.2 把互动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互动式教学的设计,把互动式教学方法渗透到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中等各个教学环节。
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要求各个小组按照案例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在课堂上,按照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以及对于问题的回答,给各个小组相应的分数,建立起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案例的选取,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当下的热点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经常更新案例库,保持案例的新鲜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一例到底,用一个案例讲述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教师也不需要把每个知识点涉及的新的案例讲述一遍,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也对案例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也可以采用短小精悍的案例来说明相关问题。如讲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书上吃馒头的案例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讲其实并不合适,因为他们很少吃馒头。可以用体育课后喝饮料来说明,刚开始时候喝一口都觉得很解渴,当一瓶饮料快喝完的时候,再喝一瓶就没什么感觉了。再比如,在讲授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时候,可以举交换商品的例子,实践表明,学生听了以后,直观感受很强,对知识点的印象也很深刻。在每一章结束或者某一小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这种社会调查可以是实地的调查,比如了解本校学生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考察影响因素,每一种因素如何影响了需求。也可以是查找相关的数据资料,例如,哪些因素影响了住房市场的价格?如收入因素可以查找相关的统计资料,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数据库,使用统计工具。从互动教学的形式来看,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学生独立演讲,课堂辩论等形式,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目的。当然,前提是教师要提前布置好规则,做好设计。
2.3 优化考核方式
2.3.1 强化平时分的统计
笔者所在学校,几乎所有课程都是用三七开的分值比重,即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但是在考核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的平时分数给的都十分随意,学生分数较低,就把平时分提高一点,这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平时不逃课,或者几乎不逃课,老师就会把平时分都给满,从而产生了一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平时分的学生。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严肃平时分的计算方式,比如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熟悉,这种熟悉建立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和关注上。每一次课堂讨论都把平时分公布出来,奖惩要严明,考试前公布所有同学的平时分数,增加透明度,从而避免学生浑水摸鱼现象的产生。
2.3.2 对试卷形式进行调整
根据各自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设计题型。传统的考试中往往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而忽视用基本原理解释经济现象,忽视基本原理的应用。笔者认为,在试卷的设计中应该提高应用部分的比重,适当降低计算的部分。微观经济学最核心的不是要学生算,而是要学生掌握经济学的思想和灵魂以及应用。
3 小结
独立本科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实践与互动环节,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调整考核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