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在金融危机的后期效应影响下,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哪里?我国经济在未来如何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在文章中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文化产业 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论文联盟www.LWlM.com
1.国外经济形势现状
当前,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美国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持续显现,经济增长乏力,美欧民众悲观的看空未来的经济形势,国内需求低迷。近期美国的社会中低层"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持续升级,已经扩散到世界很多城市。这些外部因素直接影响到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东部地区加工型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温州的企业主跑路直接原因是高利贷资金断裂,而更为深层的影响则是订单持续减少,且加工的利润率低下。
2.国内经济形势现状
首先,看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下,央行连续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则迅速以实际行动收紧了资金,急剧紧缩的货币政策犹如堵住了经济循环的血液,各行各业都对现金饥渴,这也给民间的高利贷提供了舒适的温床。作为最大规模的投资行为,中国铁路系统建设也在诸多事故之后放缓甚至停滞,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恐难再现1997年的效果;再看国内需求,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支柱的房地产行业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与当前我国重视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日渐背离。中央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有效的打击了炒地、炒房等行为,抑制了房价的快速上涨,使房地产回归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但主要依靠房地产行业拉动的中国经济必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GDP增速回落,经济形势向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另外一个支柱行业--汽车行业从2002以来已经保持了将近1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到今天出现了瓶颈。高端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技术有待更进一步突破。从市场来看,利润丰厚的高端汽车完全是国外品牌的天下,而合资品牌汽车依旧占据了最大的一块市场份额,国产汽车品牌在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只占据了利润率低下的低端汽车市场。此外,由于大城市交通拥堵而采取的限购、限号等措施、油价高企等因素更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消费信心,中国汽车产业在种种不利的因素下难现高速发展的情形。
二、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1.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计划的提出
以上种种经济形势使得经济人士和普通民众普遍担忧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虽然近期出炉的经济指数表明中国的经济并没有恶化到恐慌的程度,依旧保持了稳定的发展,但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全世界迫切需要看到中国经济新的积极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性计划,使得我们对中国经济形成了新的预期。
文化产业能否成为中国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呢?中国经济能否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加大健康指数的权重?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与文化大发展战略中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决心和力度以及民众参与的范围和程度。
经过3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让市场发挥主体作用,以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精神文化层面的产品同样应当遵循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机制。以市场为主的机制可以有效的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活跃因子参与到文化大发展的进程中,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氛围的形成。如果以政府政策主导为主,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形式主义、口号主义的怪圈,但政府要发挥引导和管理的作用,要对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给予鼓励和支持,建立有效的文化经营主体管理机制,让有活力、有实力、积极向上的参与者充分施展。
2.文化产业繁荣的决定因素分析
任何市场的繁荣取决与两个方面,首先要有持续的大量的消费需求。还要有持续的、与需求相匹配的供给,两者缺一不可。文化市场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同样如此。
第一,从文化市场的需求来看,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必将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但是,我们注意到,由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总体水平与世界整体水平差距巨大,我们采取了恶补经济的政策手段,使得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的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提高,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直没有得到实际的重视。到目前,在我们的精神文化层面形成了巨大的亏空。
从社会现象来看,社会各个阶层在物质文化丰富的今天出现的浮躁症状,例如官员腐败、炫富、包二奶、炒作、拜金主义、文化无用论、享乐主义,一些地方出现的赌博、嫖娼等社会不正之风,更有社会道德淡漠、损人利己等诸多社会盲从意识等等,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没能及时有效的占据大众文化市场而导致的扭曲的、低俗的、甚至是倒退的文化占据了大众的头脑而造成的结果。
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目前极度缺乏积极向上而又能够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真实需要的文化产品,并且这种需求是长期而大量存在的,主要是我们能否创作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民众喜闻乐见相结合的文化产品。
此外,民众的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是需要政府和社会相关工作者前期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