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曾一度以其装备制造业闻名全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业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经过了不断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辽宁的装备制造发展面临着新的新形式与新挑战。
一、新经济环境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辽宁在经历了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兴盛--衰落--转型--振兴这个产业链条的变革,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的产业链条,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值得我们研究。
辽宁装备制造业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发展优越,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并且我省拥有国家划定的装备制造业的全部7个行业,185个小类产品中,有58项居全国前6位,占31%还多。可以说,目前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重大科技装备自主研发、创新设计和独立制造的基础条件与内在潜力。
拥有龙头企业及拳头产品的优势。比如沈阳机床集团、瓦轴集团、大连冰山集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均为同行业排头企业;沈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国际上也处于前列,大连新船重工集团是我国国内最大的造船集团。
与制造业发达省份相比,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二、新经济环境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1、技术水平总体实力--即核心竞争产品有待提高
辽宁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较经济发达省份比较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产品附加值偏低,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产品,特别是在智能化、集成化与信息化相关的关键技术领域,更是受制于国外产品与核心技术,并且我省装备制造业是在粗犷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可靠性与精细化程度仍需改善。
2、能源消耗较高,低碳经济比重较低
辽宁是能源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耗严重的省份。目前众多装备制造类企业的生产与生存是在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进行维持的,以煤、石油、天然气为支撑作用的各类原始能源产品为基础带动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一结构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3、售后服务及配套产业发展不够完善
辽宁一直以重工业发展为主,而服务行业的发展并不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以三大产业相互促进结合来看不利于装备制造业的生产与发展需要。以物流业为例,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行业发展并不发达,资源整合力相对较差,售后服务及缺乏可靠性与及时性。金融业中融资、投资环境也缺乏向后因素,无法使得企业技术融资扩大再生产,小企业难以成长。
三、新经济环境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
1、紧跟国家形势,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高端装备制造作为国家提出的七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我省发展装备制造业值得探究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我省与之匹配的提出了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的发展规划,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我国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中心倾斜,航空、海洋工程、高铁、中高端数控机床、重型机械、核电等领域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热点与重点,各项扶持政策也已开始陆续出台,今年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契机最为良好的一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是着眼在辽宁的优势上,将装备制造的特色本地化,精细化,更符合我省省情的发展需要。
2、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产品跨越式发展
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掌握问题仍然是在新经济环境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我省装备制造业产品必须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通过产品的研发与更新换代,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改造与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生产档次,向低碳型、节能型产品进行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竞争模式。比如在高端装备制造、航天、海洋等符合我省省情、具有我省产品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3、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基地升级改造
我省装备制造业由于附加值与产品效益率偏低导致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与集群效应,因此,提供优厚的产业发展空间,发展大规模装备制造业产业是在新经济环境下我省的另一条重要出路。以原有企业为基础,扩散到周边领域与相似领域,逐渐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动,形成产业集群。加速我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升级改造。
4、提高装备制造对应服务行业的水平与服务质量
辽宁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的装备制造业能否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配套服务的设施与服务是否完善,比如仓储物流行业的发展,是否实现了物流行业的畅通化与简便化;互联网技术所产生的信息是否能够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相匹配;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否得到及时的更新与提高;售后与跟踪质量服务能否得到有效的及时控制;资金流能否实现有效的利用等等,都是辽宁今后亟待解决的发展方向。
总之,在新经济环境下,辽宁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应该立足辽宁省情,依托与现有的基础条件,以有效的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为龙头,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零配件制造业,形成推动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