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县域经济在我国发展阶段概述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都是我国城乡经济转接口,承担着国民经济战略基石地位。县域经济在我国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自建国以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封闭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活动开展全部依靠政府指令,甚至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是随着"市场"而变,在这个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动力属于单一结构。
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纪初是逐步开放时期。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和资本黏合作用强化,居民需求被企业逐步纳入生产经营规划过程中,同时,县域政府则由独断型政府转向竞争性政府,由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企业和县域政府双轮驱动的结构。
二十一世纪初,尤其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是开放时期。尽管竞争性政府在一段时期内作用进一步强化,但其负面效应也逐步放大,2012年中共十八大尤其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向市场决定的企业主导型驱动结构转变。
2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问题
2.1市场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在原先地方政府政绩考评体系下,恶性竞争思维非常常见。但多年发展经验表明,这种做法极大的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当前县域经济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克服恶性竞争,强化产品质量意识,突出市场导向。
2.2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
在有限放开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人口规模与经济投资结构的变化同其吸纳承载人才能力呈正比关系。当前,由于经济发展惯性,我国大多县域及中心镇普遍规模偏小,吸纳能力偏弱,产业发展不健全。由此引发问题也非常多,例如县域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功能不健全,优质教育、医疗、科研资源缺乏,欠缺足够承载力,很难吸引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还容易导致大量人口外流,从而导致乡镇经济发展疲弱,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由此形成不良循环。
2.3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较强的资源环境约束
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早期,"广投放、缺监管、弱环保"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县域承接了城市产业链中附加值低、污染高、耗能高的一环,加之对环保状况缺乏关心,使得其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居民幸福指数上只能起一时之效。
2.4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封闭,开放合作不足
由于地方政府"竞赛性"政绩考核制度在短期内对于促进就业、强化自身投资能力大有裨益,但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角度看,其相对封闭性、盲目性和缺乏合作的问题也暴露无遗。一方面,在经济布局空间上,由于产业投资各自为政,县域间缺乏产业各个环节的分工协作,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同性,又导致了同类产业区的同质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区域之间缺乏联动机制,中心城市辐射效应难以向县域扩展。所以,县域在使用中心城市人才、技术和资金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又导致了产业创新的难题,最后伴随的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艰难维持和县域环境恶化。
3对策建议
3.1做大做强工业
从国家层面上看,截至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但是,实现工业化后并不意味着工业基础性地位的下降。从佩蒂克拉克定理中我们也可得知,工业化是产业整体成熟合理的标志之一。工业化后期,工业核心功能发生了偏移,工业主功能不再是集聚资本和创造就业,而是通过促进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并创造出更多高质量工作岗位。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坚持市场导向,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培育好"双创"环境,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扩大县域企业入库税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切实问题,鼓励企业走在创新发展前列。
3.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用市场化发展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强化建基地、深加工、创品牌等环节,改造传统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农户经营规模扩大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农户经营规模扩大使得其市场力量增强,他们可以通过平等谈判在产业链上分享更多经济利益。但是,农户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必须与一定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农业技术水平相适应,并且不同产品的最佳生产规模也是不同的。
3.3培育壮大服务业
坚持因地制宜,将完善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改造产销、科技、信息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将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建立健全县域服务业配套设施与服务网络,进一步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加方便服务。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