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人民币国际化是个热门话题,国际化的起点是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和仍未完全可兑换的货币,终点是成为国际通用的具有清算、储备和投资功能的"硬通货"。正如巴里·埃森格林所说,一国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他国家使用该国货币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联系,但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是该国的世界强国地位。一种货币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原因就在于发行该货币的国家是一个大国、富国,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它之所以具有吸引力,还在于它背后的这个国家是强大的、安全的。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
一、货币国际化的路径
国际化的货币要具备相应的基础:坚实的国力,广泛的对外贸易,良好、稳定的信用,庞大的离岸、在岸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是一只硬通货的市场基础。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历史性机遇,通常一些重大事件导致了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或转折。
而国际化的程度可以从国际定价能力、国际交易媒介功能和国际价值储备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为此,我们依次考察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的国际化,对上述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英镑国际化
从美元国际化过程可以看出,首先是国力的提高,然后是金融市场的大力发展和开放,稳定的金融环境、活跃的国际贸易和便捷的服务,以及一些特定的历史性机遇②都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从1870到1944年,时间跨度长达70多年,1945年之后,美元开始享有霸权的时间也超过了半个世纪。
1815年,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结束,从此,英国成为欧洲大陆屈指可数的产业大国,就此奠定了其世界性的地位。③1821年,英镑被确定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到了19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已经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版块,当时英国当局通常要求殖民地国家使用100%的英镑准备金,由英国政府对储备支付利息。英镑成了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40%以上的国际贸易用英镑结算。在1914年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一战后,英国成为债务国,随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也导致了英镑走向衰落。④
(二)美元的国际化
美元替代英镑成为国际硬通货,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力强弱变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美元诞生于18世纪末,美元的国际化开始于走进邻国加拿大,随着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扩大,美元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虽然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的商人在记账时仍使用英镑、先令和便士,但在交易中,他们却越来越多地使用美元和美分。1870年,美元被集中遣返回美国,⑤标志着美元国际化角色的失败。美元退出加拿大,不是偶然,因为在美国自身的进出口贸易中,美元也基本上不扮演任何角色。此后美元在很长时间里也不是国际结算货币。
19世纪,伦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当时,世界上超过60%的贸易都以英镑作为报价和结算货币。在1870年,美国的商品和服务生产超过了英国。到1912年,美国的商品出口超过了英国。尽管美国国力已经超过英国,但仍需依赖伦敦的贸易金融,美元在国际上也没有任何地位。作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的银行被限制不得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阻止美国进入国际货币市场的肯定还有其他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金融市场的极不稳定性。据一项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共发生过14次金融危机。那时也没有用以稳定市场的中央银行。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尽管当时的美国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在国际货币排序中,不仅法国法郎、德国马克、瑞士法郎和荷兰盾位列美元之前,连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和奥地利先令也都排在美元前面。在各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外汇储备中,英镑占了大约50%,法郎占了30%,德国马克占了15%。此外,还有少量的荷兰盾和瑞典克朗也被作为外汇储备持有,但唯独没有美元。
基于贸易承兑汇票市场的发展,美元最终开始在国际上扮演有意义的角色。到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在美国所有的进出口中,有超过一半是以美元计价的银行承兑汇票资助的。美国在国际交易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资本一直从充裕的美国流向匮乏的欧洲。美国银行为欧洲政府和公司发行债券,并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单位,以便于向美国投资者出售。到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的外国承兑汇票已经以2: 1的优势超过以英镑为货币单位的外国承兑汇票。到1924年,在各国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英镑。
美国在1925年以后就已经超过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但是,美元彻底取代英镑却是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这中间的波折来自于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⑦和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77年,美元占国际储备中的比例达到近80%。
(三)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正式启动于1984年,⑧其主要背景有两个:在美国方面,是希望压迫日本开放资本项目和国内市场;在日本方面,是日本经济的崛起所带来的挑战美国经济地位和美元地位的诱惑 (殷剑峰)。⑨1985年,日本GDP超过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三分之一,贸易总额高达3052亿美元,出口总额42万亿日元左右,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为568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312亿美元,同年,日本外汇储备也达到279亿美元。⑩日本外汇审议局于1985年发表了《关于日元的国际化》等文件,正式推进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但是,日本因泡沫经济破灭大伤元气。后来,日本尝试推行日元贷款,在亚洲区域内推行国际化,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元地区国际化也以失败告终。 1999年,日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下降到4.9%,回到了20年前的水平,2007年下降到了1.9%。!
1986年,日本建立了离岸市场,此后日本与东亚间的资金流动急剧扩大。由此日元资金开始大量流入中国香港,中国香港对日本银行负债规模不断增加。然而,从日本流向海外的资金并没有被亚洲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用于各类交易活动,而是又通过日本的海外分行回流到日本总部或者直接贷给日本企业。日元在全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由1995年的6.78%下降到2009年的3.01%,低于英镑 (4.29%),更是远低于美元(62.17%)和欧元(27.3%)。
两次石油危机后,为规避汇率风险,日本就开始逐渐推行本币结算。在1980年(Hiroo Taguchi,1982),日元结算在本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中分别只占到31%和4%,远低于同期美国(85%、60%)、英国(76%、33%)和德国(83%、45%)。到1989年(Shigeo Nakao,1995),即日本官方正式宣布日元国际化5年后,日元结算在本国出口和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也只有37%和15%。
从1984年和1990年,直接投资在日本全部的对外全部资产中只占到11%,其主要构成是用于购买美国的房地产(Shigeo Nakao,1995)。1984年日元国际化后占比显著上升的是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其中,前者主要是投向了欧美的证券市场,后者则以日本银行业的对外投资为主。日本金融改革滞后乃至日本金融衍生品市场落后。在国内实施金融管制、资本项目完全放开的背景下,在日元的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就上演了一出日后被日本学者称作"再贷款"的游戏(Re-Lending Game)(Shigeo Nakao,1995):日本的富裕资金从在岸市场流到离岸市场,然后又从离岸市场回流到在岸市场。简单地说,就是日本人"自己人玩着自己的钱"。 流出的资金再次回流到国内弊端重重的股票市场和地产市场,成为推动1990年泡沫危机和随后长期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日元国际化进程陷入倒退。
责编:杨盛昌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