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成 作者:襄阳市襄城区教育局局长,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襄城模式”的设计师与主导者。 2014年8月31日,北京十一学校的秋季开学仪式,李希贵校长和学生一起欢跳《小苹果》舞蹈。北京十一学校的开学仪式成为今秋开学的大新闻,赞许之余,引人深思。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缺乏亲近感?尽管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师生“共情”情感的培养。
不过,北京十一学校的开学仪式,倒是做足了师生“共情”文章。撒贝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颁发年度“荣誉学生奖”,签发“开学护照”。在这个仪式上,学校把教师、学生、家长都“牵引”到一起,通过一个又一个课程,让师生开启美好的新学期。
再看看我们当下的中小学校,一纸成绩单代替了散学仪式,圆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异化为美食大比拼,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变成了出行旅游的假日。历史的发展,让地球上的每一个民族都会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和传承历史情感。可惜,这一切在当下都被简化为“假日”两字。
安全、信任、理解、爱等情感,只有在事件的参与实践中才能产生,一个不能为师生提供情感共鸣时空的学校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学校。师生情感共鸣的缺乏,或许才是师德“爱与责任”之大厦构建不够牢固的主要原因,也是驱赶或变相驱赶“问题学生”的深层次根源。
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人们都渴望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温暖心灵的特别之处。仪式能令我们在自由和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更有意思地去感觉、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时刻。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校长李庆明十年如一日地在晨曦中向踏进校门的师生鞠躬,新教育号召的晨诵、午读、暮省,升旗仪式上的注目礼,校运会,课前的3分钟班歌,放学路上的队歌,这些都是蕴含着人类不同情感因素和道德力量的仪式。可以相信,宁波滨海教育集团的师生一定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举止文明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师生,会慢慢把阅读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全身心投入升旗仪式的学生,校运会和高唱队歌的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和睦相处。
为什么我们的教师越来越焦虑?为什么我们的教师越来越没有“幸福感”?因为我们教师的生活就是单调的上课、下课,就是单纯的柴米油盐,似乎缺失精神支柱。校园和教室,仅成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物化场所。在这一场所,要的是效率,讲的是分数。
因为缺少对师生共同参与的仪式的正确注解,校园和教室就不能成为师生安放心灵、精神成长的空间,师生之间缺乏那种互为一体、互相促进的亲合度,爱之情感便不能像呼吸一样自由生发,代之而来的或许就会是冷漠的情感、粗暴的方法和值得深思的后果。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心智和情感开启、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小学校是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我们要重拾被异化并习以为常的诸多学生成长仪式,用别出心裁的创意,赋予仪式更多教育的意义,陪学生走过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重要时刻。
最后,让我们用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童话故事《小王子》中的一段描述,来共同体悟仪式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愉悦。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4点钟来,那么从3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4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