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外贸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国六条",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业界专家表示,未来将更加注重"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国际商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未来将发生深刻变化,为了培养出更好的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的国际商务人才,本文从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具体实践出发,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探讨。
二、国际商务专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昆山作为经济高度国际化开放型城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着力经济优化结构,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发力加速,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崛起和跳跃式发展阶段。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进一步了解国际商务人才的发展状况,笔者对昆山外贸、进出口等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剖析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1、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稳定增长
2014年,昆山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0.1亿元,比上年增长9.7%;服务业增加值1202.1亿元,增长15.1%;工业总产值8872.1亿元,增长4.1%;进出口总额889.9亿美元,增长2.2%。新增到账外资18亿美元,注册内资253.7亿元。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885亿美元,增长2.2%。实现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2.4亿美元,离岸接包执行额3.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85%。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9家。2014年1至5月,昆山进出口总额已达到335.9亿美元,增长0.5%。市长在2014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支持企业拓展新兴市场,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全面整合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打造更为安全、完整、高效的内外贸服务链。建设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中小企业通关、物流、融资、结算、退税等外贸一站式服务水平。进一步创新招商选资方式,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能力,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关键项目引进,提高利用项目质量和效益,带动全市产业提档升级。确保新增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0个、超亿元内资项目20个。随着昆山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
2、企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质量调查
据调查,企业要求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总结如下:语言应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应用、商务成本核算等基本能力;还应有商务活动策划、市场调研、商务谈判、进出口操作、解决商务争端等专业综合能力。从而适应外销业务员、外运代理业务员、报检员、跟单员、涉外营销业务保险及银行业务制单员、商务助理等国际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从业需要。不仅有专业课程知识,还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养,是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外向性专门人才。
3、我国现在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院校有很多层次,既有本科院校,也有高职、中职院校,而且不同层次的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也有所不同。本科院校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中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各院校依据各自的办学条件等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中国政法大学,重点培养国际商务的法律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点培养国际商务的法律人才。
三、高职应该培养怎样的国际商务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主要培养职业型人才,绝大多数的学生将来并不从事国际商务的理论研究,而是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服务及管理工作。因此,他们不仅要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所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应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基本出发点,需要通过对目标岗位进行分析,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要,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受一线岗位欢迎。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定位为"服务于昆山经济社会发展,以昆山开放型中小企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具备较强外语交流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外经贸专门人才"。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突出"外贸业务技能+英语沟通能力"的"双证融合、双语并重",重视实践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本地区外资、外贸企业、外运、货代、商检等单位或涉外经济部门的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外销员、外贸文员等岗位。
四、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1、以就业为目标,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以就业为目标,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使专业的开设到课程设置更加合理。课程开设在于"宽窄有度、灵活调整",从第一学年到第二学年,呈现由基础学习向深化学习和专向学习的递进过程。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以基础培训为主,其中专业基础课要保证一定的"宽度",以便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为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新技术打下基础。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开设专向课程(模块课程),重在"窄"和"活"。"窄"是针对专业定位中的主要岗位,分析其工作职责与任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可即在同一个专业下开设若干个方向,如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方向可以分为外销员、进出口货物通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商务单证、外贸跟单等,而每个方向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活"即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需要,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新,避免出现课程设置几年如一日的情况。并将不同方向相同的课程进行多元整合,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突出应用知识和综合技能,打破原有的课程之间的限制,根据需要自编教材或讲义。第六学期为毕业实习项目。
2、以项目为主导,整合实践教学课程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项目教学循序渐进的强化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从而达到专业模块课程的要求。在进行课程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时,主要通过教学、实训和实习三个环节来完成,而这三个环节不是单一独立的,应该环环相扣、有机结合。为了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时,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对理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让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印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不同模块的专向课程中,包括的实训项目有单项实训项目和综合技能实训项目,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不同的项目,如外经贸综合实训、进出口报关业务实训、出入境报检业务实训、国际货运代理实训、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外贸跟单综合业务实训。而这些实训项目都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项目由浅入深,各专业课程各有其侧重点,组织形式灵活。如《外贸单证实务》应结合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师尽可能利用本地区的相关国际商务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即有亲切感又实用。综合实训项目是集基础、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素养于一体、学生知识综合运用和系统强化的课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毕业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模拟防真实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
3、走"产学"合作之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突破传统的企业合作模式,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创新国际商务专业"校中企"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实践问题。比如场地和人力资源由学校提供,而管理人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由企业提供,在校内组建经常性的实体企业(如国际货代公司),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化。这种形式,不仅能解决学校学生的实习问题,而且能扩大学校影响;学生能将知识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及素养;可以让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对企业来说,不仅解决了场地问题而且可以节约企业的人力成本。
4、"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的大量工作需要教师来完成,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及自身素质是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保障。那么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引进来"即大力引进企业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走出去"即安排现有专业教师定期到报关行、货代公司、国际货代企业进行顶岗工作,让教师能参与企业运作,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对于多方面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学校作为人才的输出部门,根据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来确定培养方式应该是学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